主持人语:

创新福利治理 完善福利制度


彭华民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所有社会制度安排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民福祉(wellbeing)。福祉分为五个部分:积极思考(well thinking)、积极行动(well doing)、美好拥有(well having)、成功避免(well off)和幸福感(well feeling)。米吉利从广义视角将社会福利定义为人类美满存在的一种状态或条件,当社会问题受到控制、人类需要得到满足、社会流动机会得到最大保障时,这种状况或条件就会出现。这种美满存在就是福祉。从狭义角度来理解社会福利,它被视为是指向用社会手段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社会制度。

福利治理(welfare governance)是伴随着福利国家危机及改革浪潮出现的概念,它关注不同福利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注重研究不同主体之间权力关系的转换形式以及福利服务的传递制度和实践方式,旨在经由不同行动主体的介入、权力(权威)形式的转型及作用机制的融合来实现福利目标的路径突破,以实现福利制度目标,提升人类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感。福利治理范式的提出是对原有的“国家(政府)范式”的超越,对福利制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专题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福利治理进行了探讨,其中彭华民、孙维颖的论文是对福利治理目标的研究,讨论了福利制度因素对福祉的重要内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传统意义的安全福利因素以及广义视角下的机会福利因素均对国民幸福感产生影响。计巍巍、陈财喜的论文在福利治理主题下,以“广东计划”的香港老人福利方案为例,分析了福利提供、传递和接受的完整过程,包含了多元福利主体的各种角色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对Stepan & Muller福利治理分析框架进行了诠释和补充。陈玲、黄君的论文通过对小学留守儿童服务项目的研究,从福利提供和福利接受双重层面讨论了福利资源的整合与服务供给。

福利治理研究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居于前沿位置,以上三篇论文是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福利制度的健全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彭华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