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老年照护制度建设

主持人语:建立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老年照护制度

杜鹏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需要国家和政府未雨绸缪,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架构和服务体系。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同时伴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人口流动频繁化等特点,导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更加复杂和艰巨。失能和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对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老年长期照护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就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于2016924-26日主办了“第十三届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研讨会”,来自两岸四地500余位学者就长期照护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遴选的三篇文章即来自于参会代表的发言,主要围绕老年照护制度建设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撰写的《我国非本地户藉职工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参保范围的制度设计》一文,从制度公平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阶段,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职工纳入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解决大规模农民工未来可能遇到的长期照护需求问题。文章在分析日本的现收现付模式和国内的统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劳动力就业特点和财政制度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营模式。该研究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对现有制度的改革与整合,对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山东社会科学院田杨博士的《日韩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政策的启示》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和韩国的做法,对于我国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重要启示。老年照护服务具有明显福利性和公共性,政府担负着建立照护服务体系的重要责任。日韩两国在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体系化、精准化的老年人照护服务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发展困境,有利于完善国内的长期照护保障政策。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内模式的思考,文章提出照护服务的现金给付、失智症群体的照护、强化健康干预、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医、护结合”等政策方向。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系重大,但目前在政策实施与服务供给方面仍然落后于城镇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而且可资利用的养老资源远远低于城市,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然而,研究显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并不完全适用,效率还比较低。那么,应该如何构建适用于农村社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呢?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生王雪辉结合当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现状,提出了“以养老照护为重点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想,并针对三无老人、失能老人和自理老人提出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任务,具有重要启示。

老年长期照护制度建设是未来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以上三篇论文都是老年照护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学。(北京,10087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