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原社会学研究所的基础上,通过改制和重组而建立的。重组以后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在建制上独立于社会学系,是一个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的社会学研究机构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10月,中心被教育部评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一任主任为已故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现任主任为刘少杰教授。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0人。
中心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2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8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获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中心还承担横向项目60项,获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发表中心署名重要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80余部,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交政策研究报告与政策咨询报告3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
中心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中心还大力培养青年研究人员,争取和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积极支持青年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重担,在科研立项、资金分配等方面向青年研究人员倾斜。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都是社会学系的教学与科研骨干,在社会学系的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各项科研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社会学学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2004年、2009年、2012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校一级学科进行评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均排名全国第一。
中心近年先后举办重要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会议34次,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访讲学200余人次,出国访问70人次,同欧美、港台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心不仅建立了社会学视野学术网站,创办了学术杂志《社会学评论》和《社会建设》,还大力增添各种外文资料。
中心未来五年的主攻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开展社会治理和协调发展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将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深入研究社会分化与社会政策、社会矛盾与依法治理、网络化发展与群体事件、城乡社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重大社会问题,力争对社会治理和协调发展的新问题做出深入的理论概括和对策分析,为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