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海:参加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随感
兰州大学社会学系 焦若水
在社会公益界,有一句话是说,要让水手去到大海航行,最重要的不是教他制造船只的工具,而是激起他对大海深处的向往和渴望。在金秋十月,有幸能入选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颇像是在学术对话中体验海上之海遨游的感觉。
在学术海洋中的定位航向。当代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文献浩瀚如海,青年学者的学术传承和现实关照都是建立在学界前辈的影响之上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人都是在郑杭生先生的《社会学概论》指引下接受社会学的启蒙教育,踏上社会学的学习与研究之路,但是社会学的学术视野宽阔与个人的有限性之间的问题,常常挑战着青年学者发展的天花板。如何在形形色色的经验主义和理论远景中寻求平衡,在每个人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特别是基金会从善若流的将高层论坛和青年论坛错时举办,使青年学者能够从学术前辈身上学到更多,能更好的设计自己的学术生涯,论坛发挥着青年学者成长的导航作用。
拓宽学术研究的海平面。即使以“研究社会”为己任的我们,因为社会转型期时代和个人的困扰,常常会讨论这样的问题,学习和做社会学研究是为什么?现实版的答案有养家糊口、个性选择、兴趣选择、现实关怀等等。不过在论坛上郑先生时时提醒我们要将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连接起来,与现实关怀联系起来。其实,青年学者论坛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郑先生本可以将资助青年学者、学子项目的钱去实现更物质的目标,或者做能更加学术GDP产出的工作,但郑先生做的是无偿资助青年学者,这本身就是社会学前辈学术研究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学术以外也是学术之中的海平面的一个榜样。
建设社会学学术的海上之海。参加论坛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交流,茶歇的时候更是积极的互留联系方式。这也是青年论坛可持续的贡献,使得原本在不同地域、不同分支社会学、不同院校的研究者能突破有形学院的限制,塑造更大的无形学院,展开更为积极热烈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每一批得以联系起来的青年学者未来可望成为中国社会学学术发展的海上之海。
最后,衷心感谢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的各位专家、老师、志愿者为这次论坛的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祝愿郑老师身体安康,祝愿基金会发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