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现实 扎实研究 理论务农 服务社会
曲阜师范大学 李增元
很荣幸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下参加2013年度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与众多学者交流,获益匪浅。
中国社会学泰斗郑杭生教授提出的“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为年轻一辈从事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以往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往往更多地从西方理论知识中寻找理论支撑及解释视角,西化倾向很明显。其实,西方理论知识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及基础,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并不完全适应于其他国家与地区,毕竟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是基于特定阶段现实社会的总结,有其普适性与特殊性。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脉络,更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社会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更是西方理论知识所难以解释的。从中国现实实际出发,对中国社会问题及社会研究进行“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无疑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全部否定西方理论知识,而是在借鉴西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考察中国社会。早起的费孝通、梁漱溟等大师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当今社会学泰斗郑杭生教授更为我们指明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及方向。
其实,近几年来,无论是中国社会学界,还是政治学界,都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西方知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程度有多大,如何在借鉴西方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中国的学术研究,这本身就涉及到了方法论的问题。用西方的理论视角去套用来研究中国问题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毕竟中国有其独特的现实,社会发展及运行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比西方国家要复杂的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并不一定很好地了解中国。例如在1930年代以后的较长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调查资料在日本,中国农村研究在美国的”的奇观。而由此所出现的一批美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让我们钦佩有加,其研究成果一直都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参考,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郑杭生教授所推动的社会学青年论坛及高层论坛,正是鼓励、支持本土学者从中国现实出发,对中国社会问题展开本土探索的重要努力,也为青年学者交流、学习、开拓视野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与平台,郑杭生教授及其团队为本土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及完善付出了不懈努力,更为我们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着默默支持。
我主要从事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开始更多地注重农村基层治理研究,由于知识积累及视野的狭隘性,研究的很浅显,社会学的研究为我开拓了思路、发散了思维,为我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引。特别是此次参与青年学者论坛及社会高层论坛,聆听大师高屋建瓴的分析,及各位青年才俊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精辟汇报,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使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改正。“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将成为我研究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重要指引。
下沉基层社会,扎实研究,服务社会,是当今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下沉基层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只有在借鉴中西方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中国研究,才能够更好地提炼中国本土理论,并更好地服务社会。当然,作为农村问题研究的学者,更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农村现实问题中来,做到理论务农,服务社会。
最后,再一次感谢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为青年学者提供的宝贵交流、学习机会,祝愿基金会越办越好!中国学术研究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