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动态>> 书刊推介>>

书刊推介

黄宗智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2010-12-30 作者: 黄宗智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前言

  作者:黄宗智   法律出版社

   笔者在1988年之后虽然把主要精力从社会经济史转入法律史研究,但最近十年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关怀。2001-2002年间,曾经抽出一年的时间详细探究十八世纪中国和英国农业变迁的异同。当时做出如此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在美化清代历史的大潮流下,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但是比较荒谬的研究和分析。其后,2004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退休,隔年(现在是每年)在国内为研究生们开课,对中国的现实问题从消极的关怀(想而不写)转到积极的关怀,并把写作对象从美国的学术界转到中国的学术界。在此期间,发表了好几篇关于中国农村现实的论文,主要从历史视野来探讨当前问题的起源和可能出路。 

  2009年初完成了我法律史的第三卷的中英文稿之后,便把主要精力转回到农村问题的研究上来。在我看来,国内经济史和经济学领域近年来的趋向与法律史和法学非常相似,同样片面模仿美国2008年前二十来年在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统治下所形成的学术主流,在法学界是法律形式主义,在经济学界则是形式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缺乏对其它学术传统的理解,包括今天已经再次成为美国学术界主流的法律实用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法学方面,笔者经过20多年的耕耘,已经完成了详细论证西方现代形式主义学术多方面的不足的三卷本,虽然也同时论证并吸纳了其符合中国实际的部分。在农业和农村问题上,本书是和我法律史研究相似的第三卷,把我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书的经济史研究与当前的现实问题连贯起来,论证美国新古典经济学的众多盲点和误区,但也同时论证并吸纳了其适合中国的部分。 

  当然,此书和上两卷也有一定的不同:历史研究要求尽量做到参考所有能看到的材料,而现实问题的研究则一般不可能具备如此的条件,首先是因为材料太多,同时也因为现实牵涉面更广,而又不断变化,没有可能做到像历史学那样详尽的研究。本书研究的范围只可能是问题的局部,而且在相当部分的章节中,探索和推测多于结论。这方面本书与其说是前两本的第三卷,不如说是从历史视野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初步思考。虽然如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尽量重新核对了此前发表过的各篇文章的内容和数据,做了相当幅度的重写、修正、删节和补充,然后再把它们和新写的章节连贯成此书。 

  笔者是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而发表此作的,深觉自己做得太少、知道得也太少;但另一方面,则被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所推动,觉得近年来国内这个学术和理论领域已经步上了歪途,越来越脱离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对国内众多对农村实际情况拥有深厚了解的农业干部和实践研究者来说,希望自己在经验实际方面的认识基本准确,而在理论方面起码提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最希望的是能够通过此作为理解和解决当前的农村问题做出微薄的贡献。 

  这里要说明,在科学主义占据霸权地位的今天,“社会科学”研究者多倾向于探寻简单机械型的单一推、拉动力,而本书在这个层面上,有意识地采用了以下的因果观点:历史上许多重大变迁,像本书讨论的英国农业革命(和其后的工业革命)以及中国当前的隐性农业革命,不会来自单一起因或动力,而更多地是来自几个不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历史趋势的交汇。在那样的基本认识下,本书一再强调人口因素,目的绝对不是想争论人口是历史的单一决定性因素,而是要说明市场、资本、技术、制度/国家体制和社会结构等其它经济因素,必须和人口压力这个基本国情联系一起予以理解。 

这十年来,众多同仁和学生为我陆陆续续所写的中英文论文提供了有帮助的反馈、建议和批评:Perry Anderson,Robert Brenner,崔之元、Joseph Esherick(周锡瑞), 冯小双、顾莉萍、Stevan Harrell,贺雪峰、黄家亮、Chris Isett(艾仁民),李放春,林刚、彭玉生(Yusheng Peng)、William Rowe,Mark Selden,Matthew Sommer,仝志辉、汪晖、温铁军、夏明方、严瑞珍、张家炎和周其仁。彭玉生还是第5章的合著者。在最后修改阶段,李放春、彭玉生、夏明方和张家炎为我看了书稿的部分或全部,再次提了有益的建议。我要特别感谢白凯(Kathryn Bernhardt)在全部写作过程中无数次的讨论、质疑和建议。我从自己2005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开设的《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的历届研修班的研究生们学到很多,特别是余盛锋和高原,也从参与我们Modern China学术季刊2008年以来(与《开放时代》同时)发表的三轮《中国国家体制:中西方方学者对话》的20来位中外学者的交流中学到很多,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 

黄宗智(Philip C.C.Hu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m China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9月第1版,字数:228千字,定价:¥34.0

 

内容介绍:本书分为两编,将《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书的经济史研究与当前的现实问题连贯起来,论证美国新古典经济学的众多盲点和误区,但也同时论证并吸纳了其适合中国的部分。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编:从内卷到隐性农业革命

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两种农业系统及其变迁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土地制度、农业结构和发展出路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 

 

第二编:中国的现代社会形态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

 

结论: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经济史和经济学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