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京内社会学讲座沙龙

数与智: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学科融合(北京论坛·分论坛)

2024-10-29 作者: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时 间:2024年11月1-3日

地 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第一场:科技人文

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14:00

第二场:国际展望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09:00

第三场:治理架构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14:00

第四场:逻辑哲思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09:00

论坛主题说明

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为标志,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时代更替为人类发展带来了何种前景?这一问题已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生长点,吸引了海内外顶级学人的持续关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智识共同体之间,正在建立复杂而紧密的共生关系,这是本分论坛定名为“数与智”的原因所在。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对话为己任。当前,文学、艺术和哲学等人文学科,与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乃至许多理工科学者,都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深度思考。推动学科互鉴、促进学科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本院发挥自身优势,将拟承办的分论坛聚焦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学科融合”,期待为本届北京论坛做出有特色的贡献。分论坛共分为四场,每场举行半天。

第一场:科技人文

第一场“科技人文”。邀请国内人文领域的代表性人士,讨论人文思想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理解。

11月1日下午

主持人: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研院院长)

14:00-14:10杨立华教授致辞

14:10-15:50嘉宾发言

人工智能与动词逻辑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每一股风都是AI不可企及的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以人工智能写诗,其天限何在?

欧阳江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

诗与高科技: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15:50-16:00茶歇

16:00-17:00讨论

第二场:国际展望

第二场“国际展望”。邀请海外各学科专家,全景式地展现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反思和回应。

11月2日上午

主持人:戴昕(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09:00-09:05主持人开场

09:05-09:55嘉宾发言

跨学科对话:合作解决当今人工智能治理挑战的益处

Kimberlee Weatherall(悉尼大学法学院教授)

先进机器学习竞争中的责任共担

Graham Webster(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研究员)

09:55-10:25讨论

10:25-10:40茶歇

10:40-11:30嘉宾发言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专家”?

Karman Lucero(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中心研究员)

被视作数字媒体的生成式AI

Gilad Abiri(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

11:30-12:00讨论

第三场:治理架构

第三场“治理架构”。邀请社会科学专家,研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治理水平,治理潜在风险。

11月2日下午

主持人:左亦鲁(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14:00-14:05主持人开场

14:05-15:45嘉宾发言

同意的计算与操纵: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批判性反思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从风险治理到价值统合: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进路

张凌寒(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

构建安全未来:中美开展人工智能治理学术合作

雷少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技术、组织和知识公地:思考人工智能的法律需求

胡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5:45-16:00茶歇

16:00-17:00讨论

第四场:逻辑哲思

第四场“逻辑哲思”。邀请国内哲学和逻辑学的代表性学者,研讨人工智能兴起的底层结构。

11月3日上午

主持人:王彦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09:00-09:05主持人开场

09:05-09:55嘉宾发言

逻辑与人工智能的交汇:因果推理、社交网络分析与系统验证

刘奋荣(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机器伦理的哲学基础、基本特征与方法

廖备水(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

09:55-10:25讨论

10:25-10:40茶歇

10:40-11:30嘉宾发言

胡话的社会生成与自然语言处理:从逻辑学的视角看

王轶(中山大学(珠海)哲学系教授)

人工智能系统文本输出之语义解释及其元语义根据

叶闯(山西大学哲学院教授)

11:30-12:00讨论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