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京内社会学讲座沙龙

【社会研究与治理沙龙第23期】成为基层:百年乡村变迁再认识

2016-05-23 作者: 社会学视野网

成为基层:百年乡村变迁再认识

——526日「社会研究与治理沙龙」第23

主题:成为基层:百年乡村变迁再认识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时间:2016526日(周四)16:00-18: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科研A2层尽头212会议室

讲演人:

宣朝庆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教育背景:

      1991-1995,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学学士,

      1995-1998,南开大学历史系,史学硕士,

      2001-2004,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

    历史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

内容摘要:

如何从长时段认识中国乡村,加深对乡村社会发展的认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作者认为,在现代乡村问题之前的社会是宋型社会,这是在陶希圣、瞿同祖、梁漱溟、费孝通、徐中约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宋型社会以家族和乡约为基础,构筑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达成社会自主性,保证社会秩序的平稳有序。但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乡村资源不断被城市所“抽离”,导致了乡村自主性流失,其重要体现便是领导力量缺失,社会组织解体,组织文化衰落,由此导致了整个乡村社会的土崩瓦解,形成乡村危机。

中国在扭转乡村危机的过程中,进行了制度重建探索。承接学术界关于近代民国乡村建设的研究,作者重点审视1920年代出现的新型城市知识分子在这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乡村制度创新,尤其是农村的公共服务领域。但是,城市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遇到了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必须以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政府加紧控制乡村,从中央——地方的纵向整合,以达到集中内部资源,获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目标。近代以来国家与乡村均有发展互赖关系的愿望,在应对乡村危机的过程中,乡村亟待调整与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和支持,获取国家的公共服务支持。此种观点从另外一个视角解释了为什么共产党的社会革命与土地革命会在中国获取成功。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国家重建的过程,乡村社区逐渐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丧失了社区自主权,造成三农问题长期延续,难以解决。

如何给乡村松绑,促进乡村社会制度转型,由规制性基层社区恢复为一个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洽性社会,这是作者在最后提出的问题。

附宣老师的主要著述:

《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中华书局,2010(专著).

一九四○年代中国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9,(6).

地方人才培养与社会重建——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中长期轻忽的一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11,(4).

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会冲突.社会学研究,2011,(4).

政府如何主导新农村建设——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1,(10).

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场域和制度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12,(3).

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132)。

中国社会建设的文化禀赋与结构限定,社会学研究,20133)。

近代乡村危机的制度反应,人文杂志2014.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婚房进城与压力传递,江海学刊,2015.3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