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 间:2021年6月18日(周五)14:00-16:00
地 点:人大崇德西楼412
主 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
主讲人:郝孟哲、高雅
评议人:黄家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林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郝孟哲:乡镇政府部门“模糊分界”的历史根源与演变逻辑——基于河北石镇的实证研究
主讲人介绍
郝孟哲,男,社会与人口学院2018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洪大用教授。研究领域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社会学。
报告简介
基层政权的机构改革是政府组织研究的核心议题。在当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个权责清晰、行政高效的乡镇政府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石,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中坚力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制度恢复后,中央政府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乡镇政府内部的行政框架与部门结构,使之能够更加接近现代科层组织的理想框架,应对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不断出现的复杂问题。而时至今日,乡镇政府各部门之间“模糊分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乡镇干部在面对各种治理任务时时常会打破既定的部门边界,利用重组,借调,临时征用的方式去完成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这些“编外任务”往往会成为烫手山芋,让乡镇干部不得不独自面对来自“条条”部门和“块块”部门的双重压力。
那么,为什么中央不断地将“清晰化、专业化、规范化”等符合现代科层制基本诉求的建设目标推行到乡镇政府,但乡镇部门关系依然存在职能划界不清、条块矛盾突出、“专人专用”难以实现等问题?基于对河北石镇机构改革历史的考察,研究发现历次的机构改革之所以难以革除部门间分界模糊的问题,原因在于受到了两种“稳定性力量”的制约。其一是正式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体制下长期稳定运行的条块行政结构与属地管理的行政原则,其二是群体规范的稳定性,表现在基于乡土社会和科层制度形成的集体归属感、权威等级观念和非正式的私人网络。而随着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乡镇政府面临的治理任务也开始逐渐变得系统化、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则强化了这两类稳定性力量对机构改革结果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乡镇政府部门“模糊分界”的历史根源与演变逻辑的分析,就可以试图探寻为何乡镇机构改革难以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一历史周期律。
高雅:职业记忆的建构与主观世界的重塑——新兵连田野观察报告
主讲人介绍
高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郭星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军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
报告简介
不同职业的规范都不一样。军队,作为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它的任务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它的机能的特殊性使得军事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运行规则:与普罗社会的很多形态、规律截然不同。有过从军经历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军营和地方的差异。军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也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在参军之前,每个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与个性,而这些家庭背景、个性特征迥异的青年们在部队被锻造成了具有同质性的职业特征的人,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带着这样的好奇心,研究者进入了一个新兵连,和新兵们一起接受了长达3个月的学习与训练。并在这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参与式观察来还原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职业记忆的建构与主观世界的重塑。职业记忆的建构主要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对于军事社会运行规则的遵循;主观世界的重塑则体现在新兵在接受自身所处的客观世界的巨变后,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