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70年代计划生育的实施与转变——以甘肃某县为例
主讲人:孙超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主持人:谢桂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时间:2019年10月09日 周三中午11:40-13:4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412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
沙龙摘要
20世纪70年代初,计划生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政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和生育状况。既有计生研究集中在1979年之后的“一胎化”时期,对70年代“晚稀少”政策及其与“一胎化”的关系关注较少。本研究将以西部地区某县为例,分析70年代计划生育的不同阶段,以及节育技术、动员方式对具体实施的影响。总的来看,在“晚稀少”政策和人民公社体制之下,节育措施在70年代前期快速普及,长期积累的节育意愿得到满足,农村生育水平迅速下降。计生实施的成功使各级干部强化了人口可以被计划的信念。到70年代后期,线性计划与人口增长的冲突不断加大,基层计生出现执行严格化、措施极端化的倾向。在与70年代末自上而下的人口观念转变结合后,人口问题成为基层领导解决旧体制下各种现实困难的突破口,这也为推行更加严格的计生政策提供了条件。
嘉宾简介
孙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和社会政策。在《学术论坛》、《文化纵横》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代表论文:
孙超, 2018,《合法性危机与人口政策转变——对1970年代末“严格计生”政策的再解释》,《文化纵横》第1期
孙超、刘爱玉,2017,《地权、阶级与市场——明清“一田二主”土地制度研究述评》,《学术论坛》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