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社会学理论创新暨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会上郑杭生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做了题为《国家和社会在当代中国的互构——社会建设的一种新视角》的主题报告。
研讨会以学术研讨发言、小组讨论交流、分期总结等形式进行。发言共分为4场,与会学者主要就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市场导向下文化与制度的审视、社会与地区建设构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围绕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核心主题从多学科领域的不同视角,展开了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
在对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寻根探讨中,学者们从相对热门话题中寻找个案,挖掘新视角,超越直接经验将问题从社会取向中抽离出来,以完整逻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实用理论范式。在论及区域经济社会和谐问题时,学者们在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尤其是与东盟的关系为重点,深入调查,充分引用最新比率数据,采用10+3模式论其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局部、弱势群体生存问题的利弊影响,对追求高层次和谐的经贸联系问题达成共识。在市场导向下文化与制度的审视过程中,学者们以网络嵌入、流行语与时尚文化、责任致富与反腐败、教化政体、卫生、婚姻等多角度,将有代表性的文化趋势理论与前沿制度研究相结合,以示社会学广大的发展空间和升级潜力,同时通过国内外经济社会学等多领域对世界一体化下中国新形势的社会发展的回应,给了大家反思的思路和正确导向的决心。在分析社会与地区建设构架时,学者们特别关注我国成型阶层结构逐步发展中利益共同体与国家社会的互构问题,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下地区间双向调和作用,组织化正式知识体系和新的社会关系模式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假设下的构建问题,并指出由于分层维度契合和可操作的客观实际的制约,及相关理念与思维模式未充分到位,立体化构建框架仍在磨合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