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7月20日,由中国社会学学会主办,湖南省社会学学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社会学年会在湖南宾馆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湖南省政府副省长郭开朗,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文选德,欧洲社会学会秘书长路易斯·肖韦尔、韩国社会学会会长全兑国、日本社会学届代表矢泽修次郎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主持,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致开幕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致欢迎辞。
冷溶代表中国社科院对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界一直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趋势、新问题、新特点,在社会结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学也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学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国情,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开朗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大会表示祝贺。他简要介绍了湖南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近年来湖南在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湖南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本次社会学年会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题,突出了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他恳请与会各位专家对湖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予以指导。
郑杭生在开幕词中指出,大会把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联系起来,突出地表明了中国社会学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方面所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他说,社会建设,从正向来看,就是要在社会领域或社会发展领域建立起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于,它既能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弥补市场失灵;既能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又能保证社会公益目标。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既包括宏观的社会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的社区制度创新。从逆向来看,就是不断地研究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创造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通过这样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冲突,降低风险,增加安全,增进团结。中国的和谐社会正是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社会建设和制度创新逐步构建起来的。中国社会学在这两个方向都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幕式后,郑杭生、李强、蔡禾、周晓虹、方向新、徐永祥、陈光金等7位学者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共设17个专题论坛,分别为 “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城乡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农民工问题”、“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转型”、“社会建设: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视角”、“调查研究与和谐社会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社会网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与第三部门”、“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国家庭现状和研究:10年回顾和展望”、“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日韩:建设东亚和谐社会”、“中产阶级国际比较研究”等。这些专题论坛从各自的学术视角对和谐社会构建进行了理论探讨。
本次年会是1990年以来中国社会学会的第17届年会,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与最为广泛、专题研讨会最为丰富的一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保加利亚和港、澳、台地区的500余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