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任务之一。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转变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为了拓展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野,总结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成果,推进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设立并举办了“理论社会学论坛:新发展时期的社会理论前沿”分论坛。
一、论坛基本概况
中国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分论坛——“理论社会学论坛:新发展时期的社会理论前沿”,于2016年7月17日全天在兰州大学观云楼610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赵万里教授和刘少杰教授为论坛负责人。
本论坛设定有五类议题:(1)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2)国外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3)新发展时期的社会理论创新;(4)分支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前沿;(5)费孝通、郑杭生的社会理论思想研究。围绕上述议题,本论坛共收到42篇论文(全文或摘要),35篇论文入选论文集,37人受邀参加论坛,34人实际出席并发言,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博硕研究生参加了本论坛的研讨。
二、论坛研讨过程和主要内容
本论坛分四个单元举行:第一个单元为社会理论名家主题演讲;第二单元为知名中青年理论社会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分享;第三单元为国内外社会学理论前沿评析;第四单元为分支社会学理论研究。
本次论坛第一单元由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主持,邀请著名理论社会学家苏国勋、文军、刘少杰、王处辉、杨敏等做主题演讲。其中,苏国勋先生通过对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考察,阐释了当代社会理论的跨学科特征和趋势;文军教授从我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角度,提出了建构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刘少杰教授以网络社会学理论为例,分析了社会学理论如何面对当代社会的新发展做出理论创新;王处辉教授和杨敏教授则从学生和合作者的角度,分别就费孝通和郑杭生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贡献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反思。
设立名家主题演讲是理论社会学论坛的一项尝试,从2015年和2016年两届年会论坛的情况看,效果良好,吸引了大量年会参加者旁听。
本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主持,七位知名的中青年理论社会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孙飞宇教授分享了其近年来对现象学社会学新流派及其对基层社会研究的应用研究的成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成伯清教授从自我技术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儒家伦理的早期嬗递;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林聚任教授分享了其近几年在空间社会理论领域的研究积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肖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其近期关于差序格局的中西比较研究成果;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赵万里教授则从建构主义视角就社会治理理论的结构-行动逻辑分享了其研究新得。
中青年学者的理论研究多注重结合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新进展与中国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这一特点也代表了国内理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共鸣。
第三单元由华东理工大学张广利教授主持,议题为国外社会理论的新进展以及费孝通、郑杭生社会理论思想研讨。前者涉及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命题,西方进化社会学的复兴,涂尔干的人性宗教、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道德重建的影响,卢曼系统理论的法律演化观,修辞社会学的历史脉络、研究范式与发展图景,现代社会学中的社会共识思想等;后者则涉及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社会学方法论,以及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四善说”、理论自觉等。
其中,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罗朝明的“从快乐算术到监控社会:现代性的情感筹划”,基于福柯和边沁的思想,通过对“监控社会”的诊断和反思,从原则性和实践性层面上揭示了“现代性的情感筹划”;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吴柳财的“费孝通社会学方法论的转向——以《生育制度》为透视”,研究了费孝通先生从早年功能主义的社会实体论向伦理关系和心性层面的转向,认为该转向的实质是费老最终确立了人才是社会的价值主体。这两项研究最终获得了本届年会颁发的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四单元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范和生教授主持,议题主要集中于对当代社会发展新问题的理论思考。具体涉及社会治理的政治结构、国家治理的“虚幻共同体”、项目制治理、网络社会的组织和秩序、互联网的权力演化、电商经济的发展转型、地缘商会的功能、离婚的差异性影响、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等。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在于,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热点提出问题,并从社会学的视角给予理论阐释。
鼓励社会学分支领域的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核心主张之一。从本届论坛的举办情况看,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不同领域的具体研究中明确树立起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不仅基于中国实践去运用、检验和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而且尝试进行更加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建构。这种更加包容性的理论社会学发展思路,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认同。
三、论坛取得的成果及影响
在论坛参加者和主办方的共同努力下,本论坛被评选为2016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坛,并有两位学者的论文获得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某种意义上,本论坛是对近年来我国理论社会学研究成果的一次相对集中的展示,其成果及影响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凝聚了理论社会学的研究队伍。本次论坛的参与者既有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也有已经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才俊,以及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和研究生。从申请参会、提交论文和论坛参与的踊跃情况看,我国社会学研究者的理论兴趣日益浓厚,理论社会学的发展后继有人。
第二,强化了理论社会学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术传统。只有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才能取得积累性的发展。本次论坛设立的主题演讲环节以及费孝通、郑杭生思想研究议题,不仅是在表达对学界前辈的敬意,更重要的是在重申社会学理论的继承性发展和持续性创新的学术规范。本次论坛在最初的论文遴选环节即剔除了少数“天马行空”、“泛泛而论”之作,在论坛发言和研讨中更加强调对特定主题的思想背景和学术脉络的梳理。这些做法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第三,明确了理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本次论坛的论文和发言既涉及一般的宏观社会理论,又涉及不同领域的具体理论;既有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评析和反思,又有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阐释,以及中西方社会理论的比较分析。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以现代社会学的理论成就为基础,立足中国和全球的现实发展,推进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是新时期理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