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纪要】刘少杰:“网络化社会的时空分化与社会矛盾”讲座
嘉宾简介:
男,1953年1月7日生于安徽省含山县,1986年6月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年6月吉林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于吉林大学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起参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科研与教学工作,2005年正式调入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结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变迁,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的新流派与新趋势,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经济社会学的新视野》、《实践理解论引论》等等。
刘少杰教授从社会学的时空观入手,讲述了古今中外社会学的时空观与时空论的研究。古典社会学的社会时空观主要以孔德(社会学的唯一特性是其研究的相对性)、迪尔凯姆(时间和空间即是社会事实的表现形式,也是认识社会事实的基本框架)、齐美尔(时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的感性形式)和韦伯(时空原则:权威类型、资本主义精神等思想理论中的时空原则)为主要代表。
到了现代,社会学中心转移至美国后的结构论研究、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普遍性与超时空性、芝加哥学派街区研究的局部经验性与操作性和以美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经验为模本的现代社会学倾向(美国轻视时间过程轻视空间差别)都说明了一点——现代社会学的时空论淡化。欧美社会学当代的社会时空论研究主要有布迪厄的场域论、吉登斯的时空论、列斐伏尔和哈维的时空压缩论、卡斯特的网络时空论以及鲍德里亚的富裕社会中的符号价值消费论(美国社会学界从淡化时空研究到重新开始)。
同时,中国社会学的社会时空论经历了一个消沉与复兴的过程。民国社会学的时空观念代表有梁漱溟的文化路向说(印度人向内看;西方人向前看外在的本源的;中国两边看向旁看;)和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论;当下,社会转型的热望与共识(把社会转型作为共识所对待,时间意识,缺少空间视角)则展现了中国社会学重建后的时间追求与空间淡化。
同时,刘教授提到了社会时空论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1.只有在时空视野中才能把握到社会事实;
2.只有在时空视野中才能认识到具体的经验过程;
3.承认多样性、个别性和差异性,避免专断;
4.立足时间、地点和条件观察事物,避免抽象化和形式化;
5.适应当代社会时空发生空前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福柯:共同性中见差异性,多元化的空间排列中存在)
紧接着,刘教授开始讲授社会时空论与当代复兴的现实基础。可以看到,一方面,是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时空易位:工业社会中的“时间消灭空间”——改革传统、提高效率、推进转变;后工业社会中的“空间重组时间”——分化、差异化、复杂化(工业社会:改革开放,告别传统文化告别计划经济体制,提高效率追求时间效率转变,统一性集中性共同性。后工业:空间变化改变时间进程,不追求集中标准统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个人追求的改变,空间走向分裂空间走向多元。福山大分裂:价值体系分裂)。
另一方面,是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变迁:人类社会新形态的诞生——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风险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哈维的时空压缩——时间加速与空间聚集(北京的人口集聚,上海广州深圳,城市化的加速)。后工业社会的空间革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乃至社会主要矛盾均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主要生产活动为人如何作用人,生产领域出现了空间转变,生产空间从田野到工厂到无处不在,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的转换,而社会矛盾的转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存在时空差异性。
刘教授还提到了网络化时代更深刻的时空转变。
首先,他认为,网络社会崛起引起了时空变迁——交往方式、权力结构、经验基础、群体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交往方式:中国社会伦理本位有助于网络沟通工具的流行,社会的静态形式通过社会的动态形式所展现。权力结构:网络权力的重要性,互联网作为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展现自己信息资源的一种权力,信息权力的重要性。经验基础:吉登斯所讲传递经验,互联网所形成的权力经验,占中行为的出现就是由传递经验引起的),社会空间的双重化(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网民化的程度很高,不应该把网络社会称为虚拟社会),社会时间三维化(向前向后与向旁看),以及时空流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随后,刘教授谈到了社会时空分化中的差异与矛盾,包括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矛盾、差异化生活:追求符号价值的消费社会(符号价值追求,追求差异特殊,社会成员的社会交流越广对符号的追求越强)、断裂性发展:“第四世界”的聚集与抗争以及时空压缩与时空扩展的交织。
最后,刘教授论证了当代中国时空分化中的社会矛盾。
他以城市化、农民工进城、征地拆迁、房地产开放、股市暴跌以及财富的空间转移——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幅上涨和由此引发的财富进一步集中空间价值的窃取和争夺——北京路边占道停车管理的混乱(公共资源的私人滥用)等一系列现象阐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时空性。同时,刘教授指出,现今的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以下的矛盾冲突:否定改革开放的理想主义思潮、怀念文化大革命的左倾思潮、崇尚武力的民族主义思潮、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思潮和预期迷失的怀疑主义思潮等。这些思潮都体现了时空错位的共同特点,反映了主观时空和客观时空的尖锐矛盾。
另外,他表示,主观时空与客观时空存在一定矛盾,主客时空易出现错位,而这种错位的典型表现有: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失误:坚守巩固到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而国有企业存在的固有弊端;大力发展东北制造业或装备工业,技术力量与人口素质不差,发展战略有误。
2.面对非主体群体的社区管理:城市社会管理的边缘化;主要对象成为对老弱病残人士的次级服务,远离了社会管理的真正主体;社会治理战略目标与治理实践的错位。
3.不合时宜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垂直化与标准化的精细管理;网络化与脱域化的差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