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宏教授做客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
2019年5月22日下午,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十七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一楼1204教室举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从引进吸收到融合创新》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主持和评议,来自校内外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讲座一开始,张文宏教授就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对于社会资本研究的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既有研究成果,特别强调了在中国长期施行单位制,特殊的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渠道的影响下,在中国社会学派研究的大背景之下做中国自己的社会资本研究的重要性。他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相结合,依托个体性的网络研究,如工具性网络,情感支持网络等等进行量化的研究。并点明了量化和质性研究之间的联结点和冲突。他旁征博引,举出很多生动的实例向在场师生论述了当前社会资本研究的领域广泛,意义重大。
紧接着,张教授分点介绍了社会资本研究的特点。他从社会资本研究的跨学科特点,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中外合作的大规模专项调查,丰硕的教材、专著、论文集、译著、论文等研究成果,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互促进的研究模式五个方面切入,具体而生动地还原了当前社会资本研究的特点。
话锋一转,张教授从丰硕的成果转向现实的问题。他客观地谈及了当前中国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简要概括为共识不足造成的操作混乱,概念界定混乱导致的谬误,测量方法缺乏普适标准而带来的困惑三点。随后,他用详细的语言着力强调了社会资本研究本土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张力问题。他指出,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本质上是“舶来品”,但中国社会学界就此更多停留在经验研究,不能与本土实践相结合。他站在量化研究的高度呼吁从西方的研究中创新,用简单的研究说明本土实践中的深刻问题。
讲座的最后,张教授从八个方向展望了未来社会资本研究的方向。他先是依托既有研究成果提出资本与网络两种范式的融合发展方向,又结合当下全球化挑战和机遇并存,网络化大数据深入发展,社会整合加强的三大时代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最后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关切和实践特点,指出应依托关系社会学新增长点,着手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不平等问题研究。
整场讲座中,张文宏教授思路逻辑清晰,将理论与既有实践高度结合,并站在中国社会资本发展的高度上指明了问题和方向,体现了他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广阔的国际和时代视野和深度的学术思考,令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
报告结束后,刘少杰教授对本场讲座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回忆了自己与社会资本研究之间的深厚渊源,高度称赞了张文宏教授在学术研究中的求实精神和勤奋高产,并再次强调了张教授演讲中提到的社会资本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青年学者的深远指导意义。随后进行的提问互动环节中,台下气氛活跃,张教授就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其负面效应和量化研究的具体措施等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