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至今,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的博士生林新辰参与团中央“青年实干家计划”,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实岗锻炼。该项目得到昆山团市委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对接和争取,最终由昆山市委组织部发布任命文件,林新辰同志任团市委副书记(兼职)一年。在昆山实岗锻炼期间,林新辰深化专业研究,深入调研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校地合作,构筑人大和昆山友谊的桥梁;调研青年状况,为当地共青团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切嘱托,用奉献将个人融入地方发展中,用青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一、深化专业研究:在田野中发现真问题,产出真成果
林新辰是一名专注于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博士生。在昆山的实岗锻炼期间,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昆山这一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万亿级的县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田野调查,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学的理解和应用。昆山以其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产业规模,被誉为“制造业第一县”,这一独特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实地考察的机会。
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林新辰注重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对昆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在昆期间,他不仅积极参与团市委组织的各类调研活动,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走访各类企业,近距离观察昆山的工业布局、企业运营、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社会治理模式,这些实地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学科视野。特别是在研究“昆山之路”的历史逻辑时,他尝试从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创新驱动、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入手,探讨昆山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在机制。
在昆山的田野调查中,他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术研究不应局限于书斋之内,而应扎根于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他尝试将论文写作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将实岗锻炼与博士研究相结合,希望将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其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力求在社会现实场景中挖掘“真问题”,产出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真成果”。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增强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接校地合作:在互动中创造新连接,探索新模式
昆山团市委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致力于搭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桥梁。在这一背景下,林新辰作为“青年实干家”计划的一员,积极推动昆山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地合作项目。利用昆山主要领导在北京举办系列活动的契机,林新辰邀请昆山团市委领导走访中国人民大学,与校团委商讨合作事宜,联系学院招募调研学生,创造人大与昆山的新连接,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昆山是中国百强县之首,双方将共同探索“第一所”和“第一县”的合作新模式。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昆山将为人大学子提供更多调研和实践机会。作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高等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将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开方。
昆山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还将聚焦于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两大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人大与昆山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希望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交流,更希望强调在红色文化传承、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宣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同时,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库和智力资源,昆山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下学期,双方还计划开展人大“昆山日”,举办昆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大学子了解昆山。
昆山团市委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不仅限于传统的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更在于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新范式。双方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这种新范式的探索,不仅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校服务社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助力地方发展:在工作中推动实调研,勇做实干家
在昆山团市委实岗锻炼期间,林新辰深刻体会到青年群体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调研青年状况、推动青年与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昆山团市委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昆山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他不仅是一名观察者,更是积极参与者。通过参与策划和执行青年服务项目,他深刻体会到青年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方面的独特价值。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社会学研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促使他不断反思如何将理论知识更有效地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在昆山,青年人才不仅是生产线上的技能高手,更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他们积极参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管理优化等环节,为昆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如何进一步引青聚才,推动昆山产业升级和区域竞争力提升,成为昆山团市委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结合昆山团市委的工作需求和自身的专业特长,林新辰聚焦昆山青年人才驿站建设展开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走访、来昆青年回访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关于昆山青年人才驿站建设的调研报告。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林新辰提出,要立足现有成效,全面升级青年人才驿站,围绕“精准定位、多元化服务、全链条覆盖”的思路,全面打造青年住宿生活的“接待站”、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站”和推介美好昆山的“宣传站”。通过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升级智能管理平台和深化多元化服务,建立回访跟踪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驿站在青年人才吸引与服务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增强驿站对海内外优秀青年的吸引力、承载力和服务力,推动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助力昆山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和人才聚集高地,让昆山成为青年“此心安处”。这份调研报告为昆山团市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昆山进一步打造好青年来昆“第一站”,以人才驿站“小阵地”发挥引青聚才“大能量”提供了重要建议。
四、参与体会
在昆山的实岗锻炼经历,让林新辰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的职业理想。未来,他将继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也期待昆山团市委与更多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昆山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半年的实岗锻炼经历让林新辰感到收获满满。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和实岗经历,他真正做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践行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的项目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