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认真研究、积极推进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5月22-23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系联合举办“2021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论坛主题为“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围绕深化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展开研讨。
上午8时,大会开幕式在新港报告厅举行,王树国致欢迎词,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张建明以及陈光金、李黎明等分别致辞。
王树国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冠疫情的暴发、大国之间的博弈,正在重塑当今世界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前,国际社会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新现象、新问题都需要社会学去探索解决,国内社会建设道路也需要社会学去总结。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支撑。
张建明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陈光金充分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的成果,并表示,本次论坛主题高度契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在促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李黎明汇报了学院社会学学科自2004年独立建制以来的发展历程,他向所有对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发展给予帮助的学界朋友和校内外领导表示感谢,并提出,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大会主题演讲阶段,李培林研究员以“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南北差距”为题,从历史角度阐释我国区域发展的东西差距,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经历了从缩小到扩大再到缩小的变化过程。针对东北经济下滑问题,在排除自然条件、工业基础、社会结构因素外,他认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增强忧患意识,跨越资源产业和重工业的路径依赖,选择内源式多样化发展道路,需要跨越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教授作主旨为“超越现代化“悖论”:人民本位的社会共同体建构”报告。她认为,现代化是社会科学家讨论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发展却成功地超越了这一现代化“悖论”,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而且实现了社会长久稳定的双重奇迹。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大潮中保持稳定,其原因在于中国国家治理的“韧性”,这种特质体现在公共政策、官员管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
陈光金在“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若干问题”中讲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研究社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是社会学研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主题,社会现代化不能仅仅关注人们的收入和财富这一维度。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结构,一方面包含着现代化是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现实意义,即这种概念结构应当真正具有实践性,既能反映中国现代化实践自身的逻辑、方向和目标,又要对实践本身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边燕杰通过线上方式作题为“科学实证精神与中国主体话语社会学建设”的主题报告。他提出,要深挖本土知识,勇于理论创新,坚持科学实证。边燕杰认为,中国学者做理论研究必须要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研究从哲学角度来讲应直接成为中国主体性研究,在提出中国主体话语时,应基于人认识的有限性,利用本土知识去进行概念建构,并且让知识理论跨界,坚持地方性和国际性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当代视野与时代课题”作主题发言。他认为,目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遗憾在于没有完成学科建设的任务,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进展有着很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从结构论转向空间论,从普遍论转向差异论,从本质论转向存在论,从生产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相关的时代课题有空间社会学、网络社会学、风险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这些课题皆是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学者针对这些课题也开展了诸多深入研究,我们要用更广阔的眼光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大会分论坛围绕主题设置了“十四五”时期追求高质量社会发展的社会建设、以实现高质量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优化区域高质量发展社会基础的任务与途径等八个核心议题。共有103篇论文在7个分论坛宣读,论坛包括“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学”“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建设”“新时代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网络社会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同时还设有社会学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论坛和期刊编辑发展论坛。与会人员就相关社会学议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和探讨。
此外,“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六届青年学者论坛”也在本次大会中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青年学者就分层与流动、劳动社会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等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大会闭幕式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许佳辉主持,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卢春天教授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刘少杰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会议产出的论文成果多,取得了预期效果,他对西安交大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