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1日下午14时,“经纬智汇”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六期活动于崇德西楼212会议室成功举办。作为学院标志性学术品牌活动,“经纬智汇”旨在强化研究生学术素养、优化论文答辩规范,并通过师生互动构建高质量学术对话空间。本期活动邀请连逸晗、周磊刚、陈春三位博士生进行论文分享分享,赵延东、周浥莽、向凯三位老师对论文进行学术评议。
《从症状到疾病:中国疼痛专科的制度建构》——连逸晗
2022级博士生连逸晗围绕病痛专科化问题进行论文汇报。通过全国五所医院的疼痛专科的田野调查,她总结了疼痛科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了病痛专科化与生物医学权力及文化观念的关系。
周浥莽老师对连逸晗的论文进行了线上评议,肯定了其历史视角的独特性,并建议可以围绕制度环境论展开,探讨国家与医疗系统关系变化如何影响疼痛科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他提醒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提出有深度的哲学问题。赵延东老师建议补充对民营医院、排名非前列的医院的疼痛科的研究和疼痛科与其他医科的对比的分析。
《农村种植结构变迁中的情境理性逻辑:来自河南庙乡的经验》——周磊刚
2019级博士生周磊刚基于在河南省临颍县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政府在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中的职能定位及其动态调整逻辑,并讨论了在市场和影响下农民种植决策的符合特征和多元考量。
赵延东老师肯定了周磊刚田野调查的丰富性,但指出该研究需要强化政策效应量化分析,同时建议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需要关注社会网络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增强与当代农业社会学理论对话。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农民工职业培训供需失衡问题研究——基于C市的实地调查》——陈春芳
2020级博士生陈春芳基于对C市的调查,运用多中心理论对当前我国特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考察。该研究重点关注培训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匹配问题,深入分析了不同主体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武汉大学的向凯老师对陈春芳的论文进行线上评议,建议她明确问题意识和论文的学科归属,同时需强化对“准市场机制失效”的理论定位,补充培训机构与农民工互动的视角,并优化文献综述,突出政策执行偏差的社会学解释。
此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活动现场思维激荡,讨论气氛活跃,参与者既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批判精神,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学术探讨。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该活动既帮助博士生提升了学术思辨与表达能力,也为所有研究生搭建了优质的学术互动舞台。社会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在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经纬智汇”系列学术活动,通过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期待未来的活动中能持续迸发创新思维,让我们共同探索学术研究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