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介《陌生关系熟悉化——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探索》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完善市场交易秩序的本土化研究》的最终成果。在本项目推进过程中,课题组首先考察了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关于市场交易秩序的研究成果,对市场交易秩序的生成论和模式论开展了深入评析。在做出了充分理论准备基础上,课题组对中关村电子市场、长春汽车配件市场和株洲芦淞服装批发市场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明确认识了中国市场交易行为的社会基础,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市场交易行为中的深层作用,市场交易行为中呈现出来的陌生关系与熟悉关系,以及从不同角度利用熟悉关系和陌生关系而形成的“转型交易”与“关系交易”。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交易秩序实质上是交易者的行为秩序,而交易者的行为方式一定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因此,只有在同社会关系或社会基础的密切联系中,才能清楚地揭示市场交易秩序生成的根据和问题的症结。通过在北京、长春和株洲等地开展的市场调查发现,中国市场经济存在于注重伦理关系的熟悉社会基础之上,尽管熟悉社会已受到了陌生关系的强烈冲击,但熟悉社会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被人们热议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具有很大局限。熟悉社会亦即体制外的日常生活世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与延续传统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十分复杂的矛盾,很多市场和社会的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
在中关村电子市场发现的熟悉关系陌生化的“转型交易”,以及在长春汽车配件市场和株洲服装市场中发现的陌生关系熟悉化的“关系交易”,都说明了中国熟悉社会的强大惯性和稳定存在。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而应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努力促进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外来原则与本土习俗达成融合。应当避免那些未经充分消化、中国社会成员还十分陌生、未必理解的西方原则或西方模式,简单植入中国市场运行之中,以致人们对这个市场的很多规则和制度变得更加陌生。
本书既有对消费品市场中的经验事实所做的大量考察分析,也有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基础、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超常稳定影响的深入思考,还有一些积极探索、力求创新的理论概括。因此,本书在生活实践和学术研究上都可能会引起读者新的思考与开拓。
作者简介: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近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
张军,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近年承担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王国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社会学、网络信息技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本书目录
导论 市场交易秩序的社会基础与优化途径
第一节 中国市场经济立足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并未发生质变的熟悉社会
第三节 依赖熟悉关系的交易秩序
第四节 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新途径
第一章 市场交易秩序的生成与模式
第一节 市场交易秩序的生成论
第二节 市场交易秩序的模式论
第二章 熟悉关系陌生化的“转型交易”
第一节 从熟悉关系进入陌生关系
第二节 规模扩张中的环境变迁
第三节 道德失范且持续的“转型交易”
第四节“转型交易”与“关系交易”并存
第三章“转型交易”持续存在的根据
第一节 在竞争与限制中的选择
第二节 复杂信息的不对称利用
第三节 转向陌生关系的道德缺失
第四节 市场、政府和社会的权利
第四章 熟悉关系中的诚信交易
第一节 消费品市场中的熟悉关系
第二节 熟悉交易中的诚信与效益
第三节 熟悉交易中的信息与制度
第四节 熟悉交易的传统道德基础
第五章 熟悉交易中的感性根据
第一节 理性选择的感性制约与感性支持
第二节 感性意识支配的感性选择
第三节 稳定交易秩序的感性根据
第六章 陌生关系熟悉化的交易秩序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性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生活世界的冲突
第四节 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市场交易秩序
责编: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