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与北京同呼吸 与奥运同奋进

2007-03-24 作者: 冯惠玲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是让整个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次历史盛事。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中国人民大学有责任为北京奥运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校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弘扬和实现一直抱有极大的诚意和热情,2000年成立了人文奥运研究中心,2004 年中心被北京市教委和市社科规划办批准为“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6年来,本基地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服务奥运筹备工作,赢得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成为北京奥组委得力的智力支持机构。今天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潜心科学研究,为奥运会提供多方面智力支持

    几年来,我校人文奥运研究基地汇聚校内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学等十余个学科的科研力量,并聘请其他高校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奥运研究,形成了多学科、跨学校联合攻关的研究平台。
    截至目前,研究基地共承担奥运研究课题25项,其中包括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奥运会总体影响(OGGI)”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已出版有关专著、研究报告集6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北京奥运会大学生读本》等奥运通用培训教材4本,发表有关论文30余篇,向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余篇,开通了“人文奥运”中英文网站,主办了“三分钟DV奥运动漫大赛”,多位教师承担了奥运志愿者培训师的培训工作,基地师生为社会各界做有关奥运知识、奥运理念、奥运礼仪、志愿服务等专题讲座200余场,为宣传普及奥运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提供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积极为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献言献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如在基地开展的“奥林匹克文化普及与奥运培训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我校纪宝成校长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全面启动奥运培训工作”的提案,得到刘淇书记的高度重视,北京奥组委领导多次到基地听取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奥运会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本基地完成的人文奥运研究报告对“人文奥运”理念做出了深入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阐释,对人文奥运实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刘淇书记亲自对报告做出重要批示:“报告不错,提出了‘和谐’是核心,也提出了相关的工程建议,请结合各个方面的建议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件”,课题研究报告内容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大量采用。此外,本基地教师还配合北京市奥组委对奥运会徽、奥运口号、奥运吉祥物的内涵加以诠释;受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开展奥运社会心理、北京市民素质、北京奥运环境等多项社会调查,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奥运筹备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国际及港澳台交流,打造国际化奥运研究与实践平台

    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紧紧把握奥运会是国际化、全球化盛会这一特点,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及港澳台交流,搭建开放式奥运研究平台和实践平台。受北京奥组委委托,本研究基地已连续主办了四届大型奥运国际论坛,先后邀请了十余个国家的六十余位奥运研究专家参加论坛和作学术演讲,与国外多所院校和奥运研究机构展开合作;组团到加拿大、韩国等国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接待台湾、香港教师、学生访问300余人次;与台湾数所大学开展了“人文奥运两岸行”主题交流活动,以丰富活泼的方式向台湾高校师生宣传北京奥运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本基地还吸收美国、加拿大等国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教师和学生前来开展奥运研究,选派我校学生到加拿大、英国进行有关学习。以各种方式借鉴以往各届奥运会的经验,向海外宣传北京奥运的理念和筹备情况。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人文奥运研究基地已经成为人文奥运的研究平台、咨询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衷心感谢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各兄弟单位对人文奥运研究基地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与北京同呼吸,与奥运同奋进,不断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