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熊丙奇 学历至上情结导致的留学怪现状

2009-04-18 作者: 熊丙奇

学历至上情结导致的留学怪现状

熊丙奇

    来源:东方

  近日来,“中国留学生买文凭案”在法国被传得沸沸扬扬。据报道,法国高等教育部长已要求对法国土伦大学-瓦尔南部大学可能涉嫌出售文凭给中国留学生案展开行政调查。法国马赛的检察官说,法国有数所大学可能涉嫌出售文凭给中国学生。尽管法国官方的初步调查报告大约要十天后才能出结果,但当地媒体分析说,此事件无疑会影响往后中国学生入法国学校的申请,连办理赴法学生签证都会更加复杂。

  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将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不但国外会怀疑一些留学生申请材料、学业成绩的真实性,就是国内舆论也开始质疑海归文凭的真实含金量,同时,也会加大出国留学签证的难度。据此,网友纷纷指责这些人把在国内造假、作弊的恶习也带到国外,把脸丢到国外去了。

  诚信缺失,没有道德底线约束,这当然是导致“留学生买文品”丑闻的重要原因,但在笔者看来,除了呼吁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对造假、作弊的惩罚力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反思国人“学历至上”情结所带来的消极恶果——在学历社会观念影响下,有的留学教育已经出现“空心化”和“低标准化”的问题。

  对出国留学造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和学生本人,其实十分清楚自己的“留学”其实不是“留学”而是“留凭”——能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拿到一张文凭。而且这张“洋文凭”,在国内十分管用。正是看重这一点,一些不法留学中介与国外教育机构,发现其中的商机,做起了“留凭”生意,许诺家长和学生,不管国内学习成绩如何,语言能力如何,也不论你在国外大学学习如何,肯定有一张“真正”的文凭。如此留学教育,已经“空心化”。如果从求学角度看,以上的荒谬不言而喻——连语言也不会,还谈什么留学;明明学不到知识,又何必花这笔钱!可是,在学历社会中,这种荒谬却变成了合理正常事情。

  多年来,我们一直呼吁,从重视人才的真实能力与素质出发,要改变学历用人标准,建立新的人才评价与管理体系,可是,学历仍旧是“人才”最重要的“身份证”,是十分关键的职业“敲门砖”,不管你是否有真才实学,首先必须有学历、有证书,才可能谈得上是“人才”。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用简单的学历标准和证书要求,替代对人本身的考察,甚至还对学历进行分层……如此等等,学历成为笼罩在人才身上的光环。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学历,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成为不少求学生、学者的选择。近年来一些国外大学,为拓展中国教育市场,顺应受教育者对学历的追求,一方面降低入学申请门槛,另一方面降低授予国内受教育者学历的标准,留学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很严重,这一事件也再次暴露以上问题。

  这起发生在法国的留学生买学历丑闻,不由让人想起了《围城》中方鸿渐的那张“克莱登大学”文凭,相比昨日的“克莱登大学”,今日的“土伦大学”更甚一筹。可以说,国人“学历至上”观念不改,这样的事绝对不是最后一桩。(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