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意愿不等于生育行为
张银锋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09月19日第648期
内容摘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完善家庭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2013年11月开始,各省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单独两孩”政策。按照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的预测,在经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育龄夫妇一旦获得拥有“两孩”的机会,他们势必会趋之若鹜地引发一场人口出生的小高潮。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过去的大半年中,符合生育条件而又提出申请的人数大大低于先前预估的数值。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符合条件生育两孩的单独家庭有1100万个,但截至5月31日,共有27.16万对夫妻申请了生育“两孩”,24万对夫妻获得了通过,比例仅为2.2%左右。
关键词:单独二孩;单独二胎;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不生;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下;家庭结构;劳动力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完善家庭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2013年11月开始,各省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单独两孩”政策。按照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的预测,在经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育龄夫妇一旦获得拥有“两孩”的机会,他们势必会趋之若鹜地引发一场人口出生的小高潮。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过去的大半年中,符合生育条件而又提出申请的人数大大低于先前预估的数值。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符合条件生育两孩的单独家庭有1100万个,但截至5月31日,共有27.16万对夫妻申请了生育“两孩”,24万对夫妻获得了通过,比例仅为2.2%左右。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何在?
现实层面:生与不生的两难抉择
2013年全国开展的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当前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93;实行一孩、一孩半、二孩政策地区分别为1.84、1.98、2.01;双独、单独、普通家庭分别为1.79、1.83、1.95;现有一孩单独家庭的理想子女数为1.81。由此可见,大部分符合“单独两孩”的家庭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两个孩子。在社会快速转型的当下,独生子女家庭抵御各种不确定风险、负担养老义务的能力还是显得过于薄弱。
不过,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是会出现一些矛盾。对于大部分单独家庭而言,都将面临“生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境地。如今,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包括投入的金钱、物质、精力等)已经使得年轻的夫妇们感到不堪重负,如从怀胎、出生、喂养再到上学等各种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伴随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不论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在婴幼儿时期,照料一个孩子不仅要耗费年轻父母的精力,还需要双方老人几乎全身心地投入照料;当孩子上学时,进入一个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经历一定的竞争。加之房价不断上涨,人们的住房成本持续攀升,当年轻的父母略微考虑到孩子的未来发展问题时,他们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的愿望就会大幅削弱甚至最终选择放弃。
此外,伴随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年轻人的思维观念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他们不愿意像父辈那样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抚育下一代上。
理论层面: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不一致性
个人的生育行为形成地区或国家的生育水平,这点非常好理解。可是关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却众说纷纭。现在社会上关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主要有4种论断,即“大于论”、“小于论”、“无关论”和“等同论”。2001年,人口学家邦加茨(John Bongaarts)指出,从人们的生育意愿到实现生育行为结果这一过程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生育意愿并非等同于生育行为。在泰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曾出现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关系发生转变的现象(见图1)。第一阶段,生育水平较高,人们实际生育子女数量多于理想子女数量。这时为缩小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差距,采取的方法往往是提供避孕药具、人流合法化等,以减少意愿外生育。随着时间推移,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均呈减少的态势,生育意愿的减少通常是缓慢的,生育行为下降速度会明显快于生育意愿。在某一时点,二者相交,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生育水平通常较低,人们的理想子女数量多于实际生育子女数量。促进生育行为的发生则成了这些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各种办法基本上都收效甚微。生育意愿通常维持在2个甚至更多个,而实际生育行为则远少于此。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我国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之间是否也存在类似关系?对1980—2011年间开展的227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遵循一般规律,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存在不一致现象,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见图2)。第一阶段,生育水平高于生育意愿,如1980年代,这与大多数高生育率人口中出现的现象一致。随着生育水平的快速下降,在1990年代初期,二者相交。随后进入第二阶段,生育意愿高于生育水平。此后,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又与低生育率人口中的情况相似。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进而高于生育水平的现象在江苏等地调查中已经得到验证。这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的关系上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
担忧“单独两孩”会导致人口暴增的提法,其实是建立在“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或“生育行为等于生育意愿”的基础上。我国已进入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的第二阶段20多年,如果人们的认识尚且停留在第一阶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因地制宜的政策推行。理解了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关系的转变,“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现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