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新京报 普洱地震警示农村防灾体系的脆弱

2007-06-04 作者:
 就像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灾难史,大自然一手给这方水土以茶香氤氲,一手也给它以灾难与疼痛。

  6月3日凌晨,盛产普洱茶的云南普洱市宁洱县发生里氏6.4级地震。截至3日15时30分,地震已造成2人死亡,300余人受伤,受灾人数18万多人。地震发生后,有关方面紧急展开抗灾救援行动。这样迅捷的反应令人赞赏。

  对于这次地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提醒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伤亡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他指出,除了地震发生在凌晨、城区人员相对比较密集、山区地震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因素,“震区……村民大都集中居住在山脚下或丘陵间的坪坝,而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力又比较差”,也是原因之一。

  每一次强震或灾难,都以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其悲情注脚。人类社会朝向文明的努力,必以对灾难的预警、设防与救助体系的建设为标志之一,更以不因城乡而有所区别为标志之一。所以,陈运泰院士所指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问题,也令人深思。

  “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力比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设部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针对面基本以城市房屋建筑为主,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抗震设防问题,仅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其采取经济、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然而,对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农村住房必要的抗震预防,仅仅“鼓励”显然不够。

  普洱市历史上就属于地震高发区。1990年以来,当地已发生过20次5级以上地震。宁洱地震震区内,历史上共发生9次5级以上地震。处在这样一个地震高发地区,并虑及当前地震监测手段尚不尽完备,房屋的抗震性能就可谓灾难应对的关键。2003年5月发生在日本宫城县的里氏7级地震,之所以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吸取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多数人员死于房屋倒塌的教训,提高了住房抗震性能。

  需要与房屋抗震问题一样引起重视的,还有农村建筑的防雷设计。重庆开县“5·23”雷击事故,致兴业村小学7名学生身亡,40多人受伤。事后经查,兴业村小学没有任何防雷措施。但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度不足15米的建筑可以不做强制性防雷处理。兴业村小学的建筑并不在强制性防雷之列。然而,大自然却以最惨烈的方式,印证了“规范”对农村安全的疏漏。事实上,就在一周之后,开县再次遭雷击,2人死亡3人受伤。

  就在普洱地震发生当天,江西省7个县市正遭受洪灾,倒塌房屋2000多间,25万群众受灾,其中赣县等地有人员伤亡。在这背后,“一雨即灾”也是很多地方面临的防洪困局。如何提高农村在灾难面前的安全保障,正考验着地方政府能否提供更优质、安全、公平的公共服务。

  “不设防”的土地,必然多灾多难,而对提高农村防灾能力的呼唤,归根到底是建立全社会更加完备的风险预防与危机应对体系。日益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以及我们正在进入的,一个由突发事故、自然灾害等构成的“高风险社会”,则表明这样的一种体系,因迫在眉睫而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灾难面前,需要全社会休戚与共,共同面对,而建立完善一个风险预防与危机应对体系,各级政府自然责无旁贷。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