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农村内需,除了差钱,还差什么?
郑风田
近日中国经济的部分回暖,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刚结束的博鳌会上发表演讲,称我国经济正艰难地从外需拉动到内需建设为主,如何扩大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极重要的位置。而在我国的内需扩大中,农村内需又显得十分重要。今年年初中央连出重拳,包括家电下乡、电脑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也希望借助农村内需的扩大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扩大农村内需,面临着农民收入比较低,农民工就业前景艰难的制约。农村内需是一座沉睡的冰山,目前我国农村消费与城市相比,要差10-15年,如果目前我国农村内需赶上城市的消费水平,我国经济需要再繁荣三十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如何扩大内需,除了差钱,还差什么?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关键。
据日本《世界日报》4月3的文章称,中国“保八”的关键在于农村消费。
日本人认为:“中国经济社会中潜藏的需求是巨大的。假如日美经济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回稳,并且中国本身政策运营得当,那么可以认为,今年实现8%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现在中国经济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农村的购买力。中国经济能否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实现8%甚至10%左右的高增长,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和增强农村的购买力。当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和能源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农村购买力的强弱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据估计,中国农村现有人口8亿到9亿。要让如此众多的人口具有相当的购买力,决非轻而易举。
扩大农村内需,除了差钱、还差什么?需要哪些配套?金融信贷、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对扩大农村内需极为重要。
据路透社会北京
扩大农村内需是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对如何扩大农村内需一直没有拿出很好的办法。当然目前制约农村内需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收入不高,许多农民除去日常的柴米油盐已所剩无几,收入很有限,如果再让他们继续购买其他产品,无疑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除了差钱之外,我们应该采取四两拔千斤的办法,用金融信贷的办法,把农民有限的收入调动起来,而充当阿基米德基点的就是金融杠杆。可以还给农民消费信贷权利,以此为支点,来扩大农村的消费。另外还需要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了,用水用电线路配好的,农村的消费内需就可以慢慢建立起来了。
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建议,必须同时加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消费类的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金融支持等基础性工作,农村消费才可能真正被启动。中国正在空前重视扩大农村消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还给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服务,可成为扩大农村内需的一个支点。
我把给农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列为扩大农村内需的第一条,主要原因是金融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这一点城市居民与企业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主要原因过去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或者叫城市金融机构,四大商银行也基本上面向城市服务,不过他们在农村设一些支持主要是用于吸储,也就是把农村的存款吸收进来,而又不贷给农民。所以当城市企业与居民可以从容借款买房、房车时,农民居民却望“银行”生叹。过去也有农村合作基金会为农村金融服务,更有我国过去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银行等机构给予给大的支持,但农民居民的消费信贷就没门了。如果你在城市,刚刚工作或者工作一段时间想买房结婚,当然全款买房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从公积金或者商行银行拿到贷款,你只要付一个首付就可以了,比如买一个100万的房子,你付20万就行了。但农村居民就惨了,他们的建房只能靠数年的积攒以及亲朋好友的互借。另外我们知道农村都有一条一层不变的规则就是女孩结婚一般要求男方把房子建好才肯“过门”。所以搞得农村的父母结婚有孩子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为儿子建房娶媳妇问题。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居民一生60%以上的投资都用在了建房子是,是属于一动产。在农村房子又是他们的脸面问题,房子建得如何直接是家庭地位的象征。所以农民一般都是辛辛苦苦地攒钱用来建房。如果国家开放农村居民的建房信贷,允许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可以贷款,比如10万元贷款贷二十年,农村每年还一点,这样就不会一辈子辛苦地攒钱建房了,也可以有一部分闲钱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了。目前我认为如果仅开放农村居民的住房信贷一款,就可以为扩大内需作出60%以上的贡献。另外这个开放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规定只有在农民的宅基地里建房才可能贷款,在别处建房不允许贷。还有些人害怕农村建了房卖了会出现大量的贫民GU,其实这是无中生有的,农民的风险抵抗能力是很低的,农民不会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的,这些想象都是臆想与瞎想。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农村内需的基础平台。
要想扩大农村内需,农村的许多基础设施也必须进行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投入体制,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用电、自来水、下水道、道路等与城乡相比有巨大的差距,加上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严重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升温。
比如我国许多地方农村如果要购买家用电器,许多用电很不稳定,或者在关键时刻就没有电了,等到农民入睡了,才来电,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的积极性就少多了。所以要改善农民的供电基础设施,把农村用电的成本降下来,农民的收入比城里人低很多,要保证他们的用电价格也低于城市。还有许多电器都需要比较好的下水道,给水排水,而我国农民不少地方还是一家一户地居住,比较分散,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则,把房屋等基础设施完善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用电用水方便。
比如要想让农民买电脑,必须要有线电缆、电路建好,把稳压电源建好,未来农村的信息化就可以起步了。
把农村的道路修好的,微卡、微客、三轮、四轮、摩托等的消费就可以增长了。
把下水道都修好了,农村的洗衣机才可以派上用场。
提高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内需的根本。日本人讲的药方是:大幅度提高对农产品��格的扶持力度,把这作为一项经济战略
扩大农村内需的真正途径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果提高农村的收入呢?日本《世界日报》开的药方是大幅度提高对农产品价格的扶持力度,因为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是出售农产品,日本人认为应该把提高对农产品价格的扶持力度作为一项经济战略。当然,在实行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必须稳扎稳打。可以先在沿海地区实行,然后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
这样做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能够增加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降低单位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刺激新的需求。如果那样的话,中国耐用消费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会更强,中国的出口也会跟着增长。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也可望增加。
如何加强扶持,日本人没有讲,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呀。
促进农民增收,路透社开的药方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畜牧业,增予家电产品的消费信贷。
扩大农村消费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这在大量农民工因失业而返乡的背景下显得特别突出。据路透社报告说,全国人大代表祝义材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政府应该象振兴、石化等工业产业一样去振兴农业产业,象重视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样重视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大发展,可以在农村就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真正成为新型的农业产业工人,推动农村产业链的发展。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祝义材举例,以一个农户每年能收
总之来讲,农村内需是一座沉睡的冰山,目前我国农村消费与城市相比,要差10-15年,如果目前我国的农村内需赶上城市的消费水平,我国需要再繁荣三十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如何扩大内需,除了差钱,还差不少东西。需要政策不断地努力去解决,我国农村内需才能真正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