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李永杰 吴运亮 现代化进程中不能丢了“老规矩”

2014-06-30 作者: 李永杰 吴运亮

现代化进程中不能丢了“老规矩”

 

李永杰 吴运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27613

【核心提示】传承有益的老规矩,教育是关键。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下手,做到多管齐下。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图片,图片显示一名少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温仁镇南段庄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而就在此前,因不满老师制止撕书行为,陕西长武6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将一名50岁老师围殴致伤……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种种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s重视。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北京的规矩》,再次引起大家探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礼仪规范的话题。学者表示,时代虽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有些涉及礼仪的“老规矩”不能丢,应加强教育,把好习惯传承下去。

  “老规矩”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是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准则对中华民族礼仪规范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记者在网络上发放了一份关于“老规矩”的调查问卷,并邀请大中小学校在校生参与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115份。调查显示,约43%的学生不知道或只了解一点“老规矩”,9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着不遵守“老规矩”的现象,其中约43%的学生表示这种现象很多、很突出。

  “老规矩”在家教家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灵庚表示,家教家风主要指一个家族的风气、规矩,家规都有一套比较具体的行为规范,指导家族成员如何跟周围环境和谐,如何尊敬长辈。“这些规范主要来源于儒家文化,比如孝、悌,虽然不同家族有不同规定,但精神上是一致的。”

  “‘老规矩’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虽然普通,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内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吉方表示,“老规矩”的精神内涵首先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传统文化的内蕴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时代更迭,都会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底色。

  礼仪修养教育不能缺位

  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一条“大学生志愿者吓我三跳”的微博更是引发各界热议,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志愿者对待师长不使用敬语。王旭明的微博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人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总结为“学校缺训练,社会缺氛围,个人缺修行”。

  在我国,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曾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黄灵庚表示,现在的家长和学校以知识学习、分数高低作为成才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在孩子行为习惯、良好品德教育上存在严重缺失。记者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29%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因不遵守“老规矩”受到训斥和惩罚,只有27%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因此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批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亮表示,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与其文化教育水平不对等,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这既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影响社会和谐有序。

  通过“老规矩”净化社会风气

  “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这些内容在塑造人伦修养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女子学院伦理与礼仪教育研究所教授蒋璟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生活礼仪有的被继承下来,有的出现了变化,有的已被完全抛弃。

  对于如何传承这些“老规矩”,学者各有观点。在孙亮看来,符合现时的老规矩依然得到人们的遵守。“传统并不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全部礼仪,而是能够对接当代方才成为传统。”

  段吉方则表示,应将中华道德礼仪提高到民族文化自尊、自强、自觉的高度。“传承有益的老规矩,教育是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愉建议,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下手,做到多管齐下。此外,社会舆论也要适当跟进,不断强调遵守“老规矩”的重要性,从而净化和改善社会风气。

  但是,李世愉也认为,对“老规矩”要一分为二来看,“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如尊长爱幼、睦邻友好等‘老规矩’必须坚持,而现在这种‘老规矩’往往都被人们忽视了,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另外,他也指出,“老规矩”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没有说是好规矩还是坏规矩,其中的一些陋规如封建迷信等则需要破除。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