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公里”是指慈善事业的最后环节,也就是慈善事业的具体运作项目。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不是建立更多的硬件设施,而是要构建完善的软件管理,修补税收、审计等相关法律的漏洞。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官方审计揭示胡曼莉慈善敛财真相,催生慈善规范。胡曼莉,这位一度被视为中国民间慈善象征的中年女人,因其献身孤儿事业的形象而在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上被称为“中国母亲”。但这个形象在7年前被委托胡曼莉创办丽江孤儿学校的“美国妈妈”张春华推倒了。胡曼莉在两份审计报告中做了手脚,“仅仅是目前审计出来的问题就已经够严重了”。(《南方周末》4月12日)
现实总是比文学更具有讽刺力量。胡曼莉,一度被誉为“中国母亲”的“慈善家”,真实面目竟是利用孤儿敛财的欺世盗名之徒。谎言被戳穿了,受伤的不仅是“美国妈妈”张春华,更是中国刚刚起步的慈善事业。“中国母亲”闹剧之后,在人们怀疑目光的注视之下,慈善事业必须重新寻求出路,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慈善事业是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瓶颈。有人捐款,才有了善款的来源;有人募集资金,才能让善款得到管理;有人运作项目,才能让善款得到利用。“最后一公里”就是慈善事业的最后环节,也就是慈善事业的具体运作项目,比如孤儿院、养老院、希望小学等等。当前,由于税收、 等相关法律的缺失,造成了“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这已经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在中国,慈善文化还处于萌芽阶段,富人们正在慢慢学会慷慨解囊,其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日前揭晓的“胡润慈善榜”显示,从2003年至今,榜上的100位慈善家共捐赠了近95亿元,而2006年为56亿元,增势迅猛。然而,中国的富人们仍然对慈善事业怀有疑虑,害怕自己的善举被胡曼莉之流利用,这种担心就是“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效应。
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不是建立更多的硬件设施,而是要构建完善的软件管理,让慈善家们树立充分的信心。报道称,“美国妈妈”揭穿了“中国母亲”的真相,也让人领略了美国慈善监管法律的严格。正是得益于严格的监管,美国的慈善事业才如此兴旺发达。据悉,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掌控的资源高达美国GDP的8%~9%,而中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源不到GDP的0.1%。数据上的差距,体现了“最后一公里”方面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妈妈”张春华在经历了这次挫折之后,痛定思痛,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公里”。从报道中我们看到,“美国妈妈”在丽江创办另一所孤儿学校“华坪儿童之家”时,就有意识要把美国的那套慈善制度移植过来,在财务公开、审计监督、税务监管的作用下,这所孤儿学校运作良好并“确立了善款善用的公信”。事实说明,只有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才能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还要向“美国妈妈”学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