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孙妙凝 CBDB体现多学科交叉理念

2013-04-16 作者: 孙妙凝

CBDB体现多学科交叉理念

——可帮助学者考察中国古代的社会网络

孙妙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415日第439

 

【核心提示】CBDB的设计思想渗透着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将来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关系型深层数据库对研究的帮助会逐渐显现。

三年前,本报曾报道过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简称CBDB)在国内的推广活动。近来,CBDB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关注。“目前,史料中新的内容(比如宗教、社交内容)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推广方面,也打算与最新技术相结合,比如编写应用程序等。由于数据库渗透着多学科交叉的设计理念,最近,也时常有做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向我们咨询数据库的情况。”CBDB相关负责人表示。

CBDB是如何体现学科交叉的设计理念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何为CBDB

CBDB以人物为中心,有人名、生卒年、亲属/人际关系、地址、宦历、著述等项目,分线上和Access两种查询系统,这些数据都有唯一的ID号,被录入分类表格。研究者可由此找出史料中未明确著录的间接数据,进而考察中国古代的社会网络,亦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作统计分析或空间分析。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方诚峰告诉记者,CBDB的功能与传记辞典有很大不同,数据库中的任一信息都可以作为索引项,使用者的视角可以由人名变为地址、官职、社会关系、时间等不同的项目,还可以多重组合。比如,可以通过CBDB 了解某个地方在科举方面的表现如何。传记辞典一次查询只能得到一个人的传记资料,CBDB 则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人的大量信息。

记者在检索中发现,如果想要了解某个家族的婚姻网络,也可以以其中一位成员为检索项,以程式找出有资料的所有成员,再由此检索出此家族所有的婚姻关系。相较于传统的检索方法,CBDB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CBDB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是由北京大学工作小组审订录入的。起初,数据库以录入台湾学者王德毅的《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和《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为主,从2010年左右开始转入一些原始材料的处理,比如《宋史》、《明史》、《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等。北大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审订和提取《全宋文》、《宋会要》、《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的相关信息。

CBDB独特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形成的?这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美国已故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郝若贝因专注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史研究,建立了以传记资料为核心的研究数据库,主要供自己和学生搜集材料。及至90年代初期,郝若贝开始筹措将自己的数据库推广以供学界使用。他找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希望能够在数据库的设计方式和材料填充上共同合作,将自己的数据库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免费共享的数据库。

1996年郝若贝去世后,他财产的一部分成为CBDB的第一笔资金。此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包弼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韩明士继续为数据库的完善和推广而努力。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傅君劢开发了该数据库的Access 版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也成立了工作小组,在Access版本中收集并整理数据。2007 年以后,在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资金支持下,CBDB 项目在线数据录入系统和在线查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此后,世界上一些已建成的汉学研究数据库也不断加入,如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明清档案人名权威资料库”等。

目前,CBDB由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共同主持,分别提供资金、数据和技术支持,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内容不断丰富。

 

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氛围形成

CBDB甫一建立,就受到海外汉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CBDB管理委员会主席包弼德向记者介绍说,过去的一年半他们共同致力于数据库的推广工作。哈佛大学的CBDB计划相关负责人陈诗沛告诉记者,20133月底刚刚结束的亚洲研究协会年会上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历史文学研究中的电子资源应用”的CBDB工作坊。

目前,CBDB在中国知者寥寥。即使是在项目合作方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也鲜有古代史学者使用这个数据库。

为何收录中国史料、记载中国语言的数据库在海内外境遇如此不同?邓小南告诉记者,这与宣传推广不足有关,与彼此利用史料的不同方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中西方不同的学术传统有关。

在海外史学界,针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十分盛行。CBDB的核心方法“群体传记学”和“社会网络分析”就是由此而来,其注重的是长时段、特定区域、大量人群的分析。“比如要研究某一时段江南地区读书人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我们习惯于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人物,做点状的典型性讨论,或辅以某些同类人员的统计;而群体传记学则致力于群体性生存环境、成长背景、素质与职业选择的统计比较与分析,注重各类因素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视角比较丰富立体,有助于观察更多的面向。长期以来国内中古史是政治史、制度史研究较为集中而社会史研究相对薄弱,个案研究多而群体研究少,对于此类数据库的需求尚不明显;而且,CBDB资料目前不完备,难以适应细密研究的需求。”

邓小南对CBDB的未来看好,CBDB的设计思想渗透着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将来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关系型深层数据库对研究的帮助会逐渐显现。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