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泉 文化的保护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云南为例
2007-06-12 作者: 杨福泉
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广袤的乡村能否和谐地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为关键的问题。随着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策之后,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云南怎么办?我觉得云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不应该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全省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和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在云南这样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所要走的路子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可以依托的条件和资源,多样化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 http://www.tecn.cn )
云南是世界闻名的多民族多元文化汇聚之地,近年来,云南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与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密切相关,所以,我在这里着重谈谈云南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与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 ( http://www.tecn.cn )
经过多年的思索与成功的实践,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战略,云南近年来凭着独特多样的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以及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的26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了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向世界不断展示云南非常人性化的亮点,充满个性的“云南魅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和领略。云南文化多样性的优势所促成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也在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 http://www.tecn.cn )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其中应该包括建立一种能大力促进和繁荣中国各民族优秀的乡村文化的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云南很多国际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农村,例如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现在已经成为当代云南文化的一块名片,而它所依托的恰恰是云南各民族的乡村文化,假如没有云南迄今仍然还鲜活的农村民间艺术和乡土艺术家们,那无从谈起打造出这样一块文化品牌,再有杨丽萍这样的杰出艺术家也会回天乏术。我参加了去年我国文化部在美国举行的中国文化艺术节云南乡土艺术家和节目选择的策划活动,据我对我省杰出彝族民歌手李怀秀等人的了解,在她的村子及附近村落里,当今能把“海菜腔”唱得比较地道的青年人,为数很少,乡村文化能否搞好保护与传承,关系到类似云南的文化品牌能否持久。 ( http://www.tecn.cn )
又如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丽江重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依托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其根基和土壤在乡村,只有土壤和根基保护得好,不断产生优秀的乡土文化传人,东巴文化这张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才能长久地打下去,否则,那在古城范围内繁荣一时的东巴文化产业就不可能持久发展,会日益成为一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展示,国内外的很多经验表明,这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文化展示是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 http://www.tecn.cn )
可以断言,如果大力推动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将会对云南以文化为灵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种“活水长流”的功能作用。据我所知,无论在学术文化界、还是在大众旅游市场上,想到云南的乡村领略一下活着的民族文化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应该致力于营造更多这样的文化名村名镇,保持云南乡土文化土壤的持续丰饶。 ( http://www.tecn.cn )
又如云南著名的旅游地宁蒗县永宁乡的落水村,其旅游发展安身立命的就是摩梭人(纳人)的母系制文化和“阿夏”走访婚民俗文化吸引力,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无我有的乡村民俗文化资源,因此,能否保护好这个资源就事关当地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下去,这就必须考虑在当代全球一体化浪潮和主流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怎么样才能保持它的个性和生命力,保持这种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变迁中也还具有它的吸引力,而不能随一般文化变迁的理论,随其自然地任其消失或同化于主流文化的习俗。因为道理很明显,云南很多地方具有丰厚文化资源的乡村变迁所导致的结果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乡村文化变迁是截然不同的,人家大都不靠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吃饭,而我们这里,乡村民俗文化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衣食之源,也是形成云南与众不同的地方文化魅力的原因之一。 ( http://www.tecn.cn )
又如鹤庆县新华村,村民凭着传统的制造铜器和银器的传统手工艺绝活和勇于进行市场竞争的精神,其产品远销至中国的整个藏区乃至国外,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垄断性。新华村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典型村落,现在,集手工艺制作和民俗旅游于一体的新华村,在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营造和谐乡村社会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 ( http://www.tecn.cn )
说到中国的乡村魅力,云南是首屈一指的,如今云南依托独树一帜的村落文化在外界赢得名声、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为云南增添了很多光彩的村寨不胜枚举。这些分布在云南气候环境人文千差万别区域里的一个个村寨,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星辰,烘托出云南一片明丽非凡的天空和大地,对促进云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建设有云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 ( http://www.tecn.cn )
我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英国、美国看到当代的人们其实非常向往纯朴的古风古俗保留得更多一些的乡村文化,都在千方百计营造和保留一种与城镇截然不同的乡村文化。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乡村生态博物馆”非常有名,其实质内容就是在倾力保存一种“没有墙和门”的乡村历史文化。这些乡村文化的存在,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田园诗意和提供人们靠近大自然的空间。国外的诸多乡村建设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 http://www.tecn.cn )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各种渠道和项目,确定了一批乡村生态和文化保护村。这些,都为从乡村层面促进和繁荣我省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想,云南以后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建设更多能与旅游和文化产业紧密配合的文化名乡名村,通过活水长流的乡村民族文化滋润云南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促进云南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 http://www.tecn.cn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目前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和正视的一点是,云南的很多乡村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在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着变迁,村寨民俗、歌舞艺术、节庆、传统民宅等有形和无形文化、风采卓然的村寨个性都在逐渐悄悄地失落。云南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等的发展又在很多程度上依靠文化资源,在这方面的保护就更显得比其他很多地方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重视保护和发展云南的“特色乡村文化”,应该列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 http://www.tecn.cn )
三
一个著名的文化之乡、旅游胜地,其发展除了其他因素,“人气”是人文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人气”包括良好的民风民德、良好的风土民情、令人舒心惬意的人居环境等,它与自然环境一起构成独特的魅力,使人流连忘返,久而久之逐渐成为长盛不衰的文化胜地和旅游名胜。 ( http://www.tecn.cn )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道德及其信仰,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 http://www.tecn.cn )
云南的很多乡村有非常好的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民风真诚淳厚,各地乡村都有非常规范的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的机制,大量卓有成效的乡规民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云南各民族的乡村在保护环境资源、公共财产,保持社区和谐、尊老敬幼、以及保持相邻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等方面,有着很多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和社会控制习俗。 ( http://www.tecn.cn )
现在,云南的经济不断长足发展,但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仅举一例,普遍聚众打麻将乃至赌博等风在当前的云南农村比较炽烈,这种不良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习气,对年轻一代的学习,对他们身心的成长有非常不好的影响,这种不良风气还影响到云南各民族传统优良民风能否代代相传。在城镇乡村,很多人有民风今不如昔之叹,因此,如何加强云南乡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能否和谐发展都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在云南的乡村大力推进和促成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弘扬或重塑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如何开展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传播健康文化,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乡村广大的干部群众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挑战。也就是说,进行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也是关系到云南乡村今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 http://www.tecn.cn )
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弘扬乡村原有的优秀传统民风民俗,传统乡村管理机制等,在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当代乡村文化的再创新、再发展。培育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的自我发展。只有这样,云南的乡村才会长葆它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卓有特色的一方风景。 ( http://www.tecn.cn )
来源:《云南日报》2006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