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资增长缓慢或基本没有怎么增长,商品住房价格却扶摇直上,有人弄不懂,执意寻究,得出结论:这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有关,与未来十年中国若干涌向市场的大学生源也有关系。
逻辑竟是这样的:那些刚刚出“道”的独生子女,工资不高囊中羞涩,普遍又是“月光族”,要买高价房,只好拖家带口地连累家里,靠父母赞助来维持付首期。是为“啃老”。并且,现今的1980年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买房鼎力支持,三个家庭支撑一套新房的模式对房价有着拉动作用。
这一逻辑背后的语境是如此清晰,它面向人们释放了两个信号:其一,年轻人不应该不顾一切地提早一头扎进商品房市场,应该理性地量力而为;其二,事实又证明,更多类似城市的年轻人不为劝诫,纷纷违备梯次消费的市场规律挤进了商品房市场,逐一变作“啃老族”,既拉升了房价,又自找苦吃,成为“房奴”是活该的。
显然,有关“啃老族”拉动房价的逻辑是有悖常情和不切实际的,具有更多的假想色彩。几乎没有看到过哪一份详实细致的报告有显示“啃老族”是房价高企的“元凶”,如果要以数据说话,首先这一结论就过不了关。而且,谁能界定清楚什么样的年龄和时间才算适当的进入阶段?人之一生才能购房,从而成为一个纯粹的市场消费主体呢?
市场是不以男女老幼为边界的。揪住这一点不放毫无道理,是在掩盖更为实质的市场矛盾。你不去讨论一整个链条的炒卖和投机行为(从主管部门到开发商、投资者),也不去找结构性供应的矛盾,只盯着“啃老”,无异于是在转移矛盾焦点。
我所看到的,是“啃老族”与实际市场消费需求处于一个正当、合理的比例区间,“啃老族”的需求才是最真实、最温和的需求,与投机炒作不同,不是导致房价泡沫和市场虚假繁荣的灾难性成因。
试想,三个家庭合力支付一套住房而不是每一个成员单独通过筹措拥有一套住房,这本身并不是非分之想,也不能对房价构成直线拉升。这是因为,多主体、多种资金成份汇集在一块儿,只投入到一个单一目标身上(一套住房),而非分散到多个目标身上(多套住房),疯狂的、泛滥的、投机取巧和不可扼止的批量购买行为没有出现。
形象地说明一下,三个人合力购买一套房子,与三个人分别购买一套房子所形成的消费格局是不一样的。当前的市场是供小于求,房屋供应量不大,如果三个人分别去购买,有限的供应会更加有限,受规模需求的拉动,价格当然只会疯狂抬升,如果是三个人合力买一套,并没有进一步拉大需求的缺口,何以会促动房价猛涨?
指责“啃老族”拉动房价,就好比指责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入市拉动房价一样,是荒谬的。真实的、普通的需求从来都是平稳释放和增长的,不会如滔滔洪水一泻千里一样大起大落。而且在我看来,未来的“啃老”形势甚至不可能对房价的高位运行有推波助澜的影响,这是因为,城市家庭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单一,三口之家,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与从前每个家庭一生就是两、三个孩子相比,对于住房的需求口子只会往小里缩,需求量是在递减的,如何能推高房价呢?
当然,你也可以说,虽然是三个家庭合力买一套房子,目标单一,不成规模,但是放大到全国,有多少城市的多少家庭无时无刻不是在做共同的一件事情——合力买房,这也会产生规模效应:当无数家庭同时涌入市场的时候,这需求哪怕再真实,也会对房价产生根本性的推动。
我愿意承认这种形势的存在。最近几年,由于监管层面和市场自身的双双失灵,房地产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沌状态,价格机制紊乱,消费秩序失衡,信息来源失真,传导系统扭曲。整个市场云山雾罩,遭人操纵。真实和普通的消费者易于被蒙蔽和诱导,从而产生隔岸观火、越看越急的恐慌心态。在种种非对称形势的怂动与惊吓之下,匆促的合力购买也不是假话。
但正是这种不正常的消费情形,更需要我们找出根源性症结。症结在哪里?当然不在啃老族和普通置业人群身上,断然将推动房价恶性上涨的结论落到他们头上,最是浅薄无知的。只是看到了某种表象,却不知道“啃老”也好,“啃少”也罢,都是具体受害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