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快递
和谐社会养育和谐心态.和谐心态造就和谐社会
不和谐的杜会滋生不和谐的心态。不和谐的心态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正确社会心态有牢骚、自大、嫉妒、轻慢、怨忿、放纵、贪婪和愤怒八种
社会和谐主要是由过程协调和结构平衡所决定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心和谐对社会和谐亦能作出重要的贡献。人的心态不和谐,其言行举止就很难符合社会价值规范,暴戾冲撞行为在所难免,这样,社会过程自然就不协调,社会结构就很难达到平衡。一般地说,过程协调和结构平衡决定心态和谐,特殊地说,心态和谐也有助于促进过程协调和结构平衡。因此,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养育和谐心态,和谐心态造就和谐社会。
古人如何看待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柏拉图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与其政治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他认为,国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人不能自给自足。国家和个人是相互补充的,一方面,国家是人性的补充,在满足个人的内在要求方面,国家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政治类型是由某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情操所决定的,一种心理类型产生一种相应的政治结构。他说:“如果有五种政治制度,就应有五种个人心灵。”他认为,与贵族政治相结合的情操是智慧和正义,与军国政治相结合的情绪是虚荣和野心,与寡头政治相结合的心理是贪婪和吝啬,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品质是自由和快乐,与暴力政治相结合的态度是任性和侵犯。这五种政体和情操是循环往复的,后者产生于前者。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以实证方法研究了古希腊一百多个城邦国家的宪法,结果发现了一定的政治体制和一定的心理类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及其循环规律。
中国古代思想家深谙心态和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修身治国目标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国纲领。《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冶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着,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冶,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不仅是对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阐释,而且指出了从和谐心态走向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
社会学者对态度和行为关系的解读
态度和行为二间的关系。人格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又与本文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因此,从学术上深入讨论态度和行为、人格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上,最常见的提法往往这样表述:到底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研究表明,这两种提法都是过分简单化的。事实上,这两个变项的相关系数只有0.03或更少一些。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界定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态度预言行为需要考虑四个变项:第一,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不能用普遍性的态度来预言特定性的行为;第二,态度的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形成的态度和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的态度能够预言行为;第三,态度的活化性,经过活化的态度,并且打算用这种态度指导其行为以及对其行为后果负责的人,态度更容易预言行为;第四,环境限制,环境限制常常决定人们的态度是否与人们的行为一致,人们的行为经常是其态度和其觉察到的环境限制之间互动的产物。
关于人格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匹配论,这基本上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这就是说,一定的人格和一定的社会结构或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一定的人格是匹配的,它们是相互补充或相互需要的。另一种是平行论,这基本上是社会心理学家卡塔尔的理论。按照卡塔尔的“群格”理论,在群体成员的人格和群体的“群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行关系,这种平行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平行论是另一种形式的匹配论。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八种社会心态
不和谐的社会滋生不和谐的心态,下和谐的心态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正确的社会心态有八种,它们是:牢骚、自大、嫉妒、轻慢、怨忿、放纵、贪婪和愤怒。
牢骚。牢骚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一个下良心理特质。国人爱发牢骚,常以发牢骚为忧国忧民之时尚。这点流俗就连乾隆皇帝也不能免,在其《御制诗集》中有一首叫“闷”的诗,开篇就是“懒听云和奏凤嘈,偶题诗句亦牢骚”。乾隆更有“我有牢骚无限愁,对之颇觉开心孔”的高论,让我们看到了这位皇帝的人文情怀。但是牢骚太盛毕竟不是一件好事,近有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忠告,今有毛泽东“牢骚大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劝诫。古人认为,“诗能穷人,穷益工牢骚”。发牢骚除了痛快自己的嘴以外,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有时它会使心情更坏、事情更糟,有诗句为证“哦诗将谓消愁绪,却惹牢骚触绪生。”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之躬行。医治牢骚的药方是工作,用读书作引。工作是愉快的源泉,读书是灵魂的体操。当你想发牢骚的时候,赶快找点事做,或者找一本书来读,让工作或阅读来矫治体内心的不平。
自大。自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二个不良心理特质,它是嫉妒、轻慢、怨忿的根源。自大者就像一个永远追随自己尾巴上的金鱼奖章而在原地转圈的描,从此不再知道有外面的世界,不能在人生的路上再前进一步。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好:“骄傲、嫉妒。贪婪是三个火星,它们使人心爆炸。”我们一定要把自大与自信严格区别开来,自信令人佩服,自大叫人厌恶。医治自大的药方是中庸,用至诚作引。《中庸辑略》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同参也。”
嫉妒。嫉妒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三个不良心理特质,是所有恶德中最大的恶德。嫉妒的人见贤不是思齐,而是怒火中烧,进而是中伤贬低。黑格尔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与他人相齐。”嫉妒的人像一个失去理智的渺小动物,见到比他高大的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上去乱咬一通。正如莎士比亚所说:“那些把嫉妒和邪恶作为营养的人,见了最好的人也敢去咬一口的。”因此,莎士比亚甚至说“强烈的毫不掩饰的忌妒是一种犯罪,它使自己淹没在害怕跌落的恐怖之中。”嫉妒不会带来任何快乐,只会产生怨忿和狠毒这些更为卑劣的感情,让人堕入无名的痛苦深渊。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条嘶嘶作响的毒蛇,它会腐蚀人的理性,毁坏人的价值判断。医治嫉妒的药方是不比,用谦和作引。既然你的修养还不能把先进作为自己的榜样,干脆就不要与别人比较。什么时候你的修养到谦和的境率,能够见贤思齐、与人荣焉,你的嫉妒之心也就消除了。
轻慢。轻慢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四个下良心理特质。轻慢者缺乏教养,不懂礼仪,不知长幼尊卑,不晓畏惧,不遵法度。医治轻慢的药方是礼仪.用恭敬作引。《篡图互注礼记》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押。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怨忿。想念是影响时会和谐的第五个不良心理特质。怨忿是命运的敌人,正如英国19世纪小说家布拉克摩尔所说:“酸臭的怨忿与我们的命运争吵。”莎士比亚甚至说:“没有什么比怨忿更悲惨的了。”生活在怨忿中的人心灵永远不安宁,他经常是自我麻烦制造者世上没有什么会让他感到满意,他也永远不会感到幸福。医治怨忿的药方是感恩,用知足作引。知足后而知感恩,知道感恩的人才懂得如何把握幸福。因此,感恩是驱赶怨忿的有效武器。
放纵。放纵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六个不良心理特质。从生活上讲,放纵就是无节制;从秩序上讲,放纵就是不知自律;从人际关系上说,放纵就是轻慢妄说。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医治放纵的药方为谨慎,用敬畏为引。有敬畏才有谨慎,有谨慎才不会放纵胡为。
贪婪。贪婪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七个不良心理特质。古罗马的贺拉斯说:“贪婪的人必定也是焦虑的人,回为他生活在焦虑的状态下,在我看来,他也就决不会自由。”贪婪为万恶之源,欲望是难平之豁。莎士比亚说:“贪欲永远无底,占有的已经太多,仍渴求更多的东西。”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切罪恶,皆由贪婪所致。医治贪婪的药方是知足,用智慧为引。有智慧才能知道取舍,舍其当取,舍其当舍;有智慧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把情心寡欲、知足常乐作为幸福的人口。
愤怒。愤怒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第八个不良心理特质。愤怒大抵都是由挫折所导致的,挫折是个人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受阻。愤怒在一定的环境暗示下会转变为侵犯,对他人的侵犯和对个人的伤害,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直接的威胁。有了愤怒,人就会失去理智。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处在盛怒中的人驾驭的是一匹疯马。”医治愤怒的药方是拖延,用冷却作引。无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当你遇有不顺以致怒火中烧的时侯,最好的方尚是“冷却”处理法,暂时什么事也不要干,拖延行动。古罗马贺拉斯早就告诫说:“狂怒是一种短暂的疯狂。如果你的情感不服从你,你要对正在支配你的情感加以控制,你一定要用缓绳和镣铐限制它。”是否具有自律能力是一个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根本区别。因此,英国学者萧伯纳说:“如果你不能统治你的国家,至少你应当设法统治自己。”朋友,千万不要让愤怒烈火吹灭了你的智慧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