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评议>> 社会热点议题>>

社会热点议题

黄晓京 亚洲的“文化革命”:超越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

2009-04-17 作者: 黄晓京

亚洲的文化革命:超越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

黄晓京

 

来源:《红旗文稿》

 

亚洲的发展模式需要自己创造

  亚洲作为一个地区概念,起源于欧洲人的对立观念,即欧洲对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观。中国、印度、伊斯兰、东南亚各国,历史文化各不相同,但都有过漫长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痛史,只有日本脱亚入欧,仿效列强,侵伐霸道。英美讲究自由,讲究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结果不平等。金融高管、企业高层的过分高收入,成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话题之一,雷曼CEO福尔德2000—2007年工资、奖金、期权收入达4.85亿美元,2007年高盛CEO也得到了6800万美元的奖金。为此,奥巴马批评美国企业家、金融高管奢侈,让他们学习日本经营者。日本所代表的东亚资本主义讲究团体主义,单一民族国家的日本,全民一体加入社会保障,贫富差距远小于美国,更没有美国企业高管的那种高收入。在政治体制上,日本从君主立宪权威主义,一直没有改变国家主导资本主义的基本路线。战后,美国最终决定保持日本的天皇制,超越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因为皇权服从等观念与英美的自由民主距离遥远。

  关于东亚模式在学术上争论了近30年,在笔者看来,这个模式不是英美模式的过渡模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另外一种市场经济体制,至少没有经过西方资本原始积累和殖民掠夺。市场经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日本和东亚的资本主义,都只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黑格尔所谓普遍寓于特殊之中,任何特殊都不能穷尽普遍的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华盛顿共识的普世价值,亚洲实际上已经在探索另一个世界。玛格丽特·撒切尔声称没有其他选择,这和历史终结论一脉相承。苏联东欧的剧变,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好像证明了她是对的。实际上,替代方案多种多样,后发国家走向富裕,实现公平,可以有多种路线选择。不论中国式社会主义,还是中国式市场经济,都是可能的选择,实践证明,所谓逻辑矛盾中国式,与日本模式东亚模式一样,超越了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之,即使亚洲全面接纳华盛顿共识,也无法与美国主流WPAS(白人、新教、盎格鲁 — 撒克逊)一体化。亚洲的发展模式需要亚洲自己的创造,如果占世界经济1/3的亚洲,搞成另外一个世界,反而有可能建立和谐,在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陷入危机时,亚洲的选择和创新可能重造另一个世界

  摆脱美国的制约

  从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末,是工业化国家的黄金30,美国承担了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角色,日本以及整个亚洲地区不可避免地依赖这个发动机。上世纪80—90年代,亚洲内部特别是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制造业、贸易和投资的连锁转换。在雁形发展方式中,日本曾经当过那个,中国台湾、韩国跟进,尔后中国大陆也加入其中。但是,不论是日本、四小龙,还是东盟和中国,最终消费者还是美国。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上既有互补也有竞争。设备投资过剩开始在亚洲出现,服装、电视、半导体、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电子产品,一直到玩具、制鞋,各个领域都存在产能过剩。西方各国在冷战结束之后,为争夺新兴市场,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石油、化工、飞机制造,曾有一轮扩大投资的过程,动因之一是亚洲的新兴市场。市场机制下的投资决策,往往不是合理预期,而是某种集团行动心理,常常引发共同的投资热,造成大约十年一次的设备投资增减循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制造业投资热之后,发生美国虚拟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种周期性,美国已经没有多少制造业。长期以来,美国市场支撑着亚洲的制造业出口,由于美国发动机出现故障,亚洲各国立刻就硬着陆20089月以后,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在钢铁、化工、电器电子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对产能过剩,厂家纷纷降低开工率,原材料市场价格暴跌,加工企业大量倒闭。

  在对美依赖的同时,亚洲特别是东盟和中日韩(“10+3”)的区域内的相互依存,也有了巨大的进展。1980���这个区域内的进出口,占其整个贸易额的比率为30%左右,到2003年这个数字接近60%,虽然低于欧盟的水平,决不亚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对外出口的40%左右也在区域内。问题在于金融体系,在这个巨大的制造和贸易经济圈中,交易依然以美元结算,贸易黑字所积累的外汇又回流为美国的国债,支持着美元霸权,这种国际关系又制约着亚洲自身的发展。金融危机如此影响中国实体经济,暴露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严重问题。地区内的贸易占了如此高的比率,却依然与美国随波逐流,极不正常。亚洲的选择在于,要么继续依赖美国,维护美元霸权,今后还得跟着华尔街沉浮;要么走向另一个世界,逐渐摆脱美国的制约。摆脱美国的制约并非闭关锁国,也不可能排斥欧盟、美国,而是建立和欧盟、美国对等的亚洲经济体。当然,这个选择绝非易事,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并非只是幻想。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