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法律社会学

许章润 论梁漱溟对西方法律的理解

2008-11-22 作者: 许章润

论梁漱溟对西方法律的理解

许章润

载《二十一世纪》   

在近代中国接引西方法意与法制的智识活动中,以现代新儒家名世的知识份子群体的思虑迄未得到应有的疏理。而就其在体贴中国固有人生与人心的意义上对于西方法律与法理及其在中国的移用的观照而言,正有为专门的法律从业人员虑所不及而需要我们后人用心体会者,梁漱溟乃其中突显之一例。这里,笔者通过分析梁氏对于西方法律精神与传统及其社会历史成因,西方法律价值与概念在中国的移植及其与老中国的冲突等课题的论述,揭示梁氏思想中的另一侧面,同时,借此视角,展现现代新儒家在法的领域接续、阐发中国固有传统时,接引异域文明的心路历程。

         

        

         

        梁氏对于西方法的省察,基本上是在公法与私法历史与现实以及价值与功能的三组范畴中作业的,分别触及了西方法的意义源泉──法之为法的合法性;历史维度──法是民族精神与地域生活的展现;和现实根据──法是服务人生而熨贴人心的生活样法。

         

        第一,就公私二元、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而言,梁氏体认西洋的法律一如其政治,乃德谟克拉西的法律,也是科学的法律”1。而一言以蔽之,西洋社会政治的组织与运作盖在于权利为本,法律解决这八个字2权利为本,意味着个体与团体、国家与社会各有其权利,而各以其权利为核心,所以此疆彼界,权力权利,必须明确规划,订定明白,而这便也就是法;意味着经由表决等众多工具理性的复杂技术性操作而筛选、凝结民意,民意中的多数──压倒一切的优势人心──即为法律。用梁氏的原话来说:西洋的所谓法律,就是团体里面大家的一个公意;而团体公意如何见呢?就得由票上见。”3又正因为此后纠纷,循此解决,法律当然成为不二准绳,所以更反过来要求权利义务清清楚楚,互不相扰”4。滥觞于罗马法精神而表见为现代型的公权与私权概念的出现,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等等,便都是大树新枝、顺水之舟了。这其中所蕴涵的政教分离,道德与法律两清,个体与群体的相反相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立,而一以实现社会心理所期待的那个公道justice5为鹄的的原理原则,乃是近世西方文化的一大特色6。相形之下,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从伦理情谊出发,人情为重,伦理则因情而有义,中国法律遂一切基于义务观念而非权利观念而立;同时,传统中国这一不像国家的国家,无阶级的流转圆通的四民社会但知有君臣官民彼此间之伦理的义务,而不认识国民与国家之团体关系,通常时光,国与民更彷佛两相忘,遂造成传统中国法律虽早发达,但却不走西方型的私法权利意识的路子,亦无公法与私法、民法与刑法的分别7。就此而言,与普世观念下的中国天下秩序的组织与维持既不靠教会的宗教,亦不靠国家的刚硬之法律的样本相比,辜汤生讥嘲西方社会不是靠僧侣拿上帝来吓唬人,便是靠军警拿法律来拘管人”8,峻刻之语道出的实乃片面的深刻,也是常情,而梁漱溟对辜氏此说不止一次地徵引,亦正是所谓有感而发,心同理同9。职是之故,梁漱溟才慨言:离开宗教而有道德,在中古西洋殆难想像;离开法律而有秩序,在近代国家弥觉希罕。然而在旧日中国却正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恰与所见于西洋者相反。”10而这一切,又都是各自历史积累所得,有在法律之先的社会发展事实预为铺垫,慢慢生成演来的。

         

        第二,从历史维度而言,西方精神本身乃一纷纭歧出、粲然大观的综合体,不仅有晚近最新思潮与启蒙运动后的新思潮的对立,而且更存在着彼一思潮与此一思潮的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