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社会学理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6-07-10 作者: 李培林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李培林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为天地立心”的历史担当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认清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指导我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如此全面地、系统地阐述我们党和国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方位、战略构想和方针政策,这还是第一次。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全国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文明重大发展的思想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阐明了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不可能具有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个大道理,被世界和我国的发展史反复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支持并参与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

改革开放初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过去超越历史阶段的诸多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基础上,重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在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后,哲学社会科学界组织开展一系列深入的国情调查,为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围绕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学界展开广泛的讨论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论著,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证,为最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立了思想理论基础。

此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发挥了应有的舆论先导、思想准备、理论创新和智力支撑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时代

我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带领13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把一个人均GDP不足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国家,发展成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并即将叩响高收入国家大门的繁荣富强的国家,6.8亿人在此过程中脱贫,到2020年还将有近6000万贫困人口脱贫,中国将实现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国家到工业的、城镇的、全面开放的国家的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当前,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大量前有未有的新情况、新课题,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甚至是两难选择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面对新挑战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明显存在理论储备不够、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课题研究低水平重复的多、真正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少;短平快的研究多、对中长期重大问题的研究少;单一学科视角的研究多、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少;寓于书斋的研究多、基于调研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少。重视科研成果数量而忽视质量、片面地以发表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情况相当普遍的存在;科研领域有高原而缺乏高峰、有专家而缺少大师的情况相当普遍的存在;在研究过程中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忽视为人民做学问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能够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的科研激励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我们要尽快补齐这些“短板”,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入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消除贫困任务繁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生活充满期待。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总书记的要求,“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要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造就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古今中外、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思想家、理论家、学科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和思想资源。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为天地立心”的历史担当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认清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责编:YLC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