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环境社会学

童志锋 互联网、社会媒体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发展(2003-2012)

2013-09-11 作者: 童志锋

互联网、社会媒体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发展(2003-2012

童志锋

本文发表于《社会学评论》2013年第4

内容提要:通过对三起与互联网相关的中国环境运动典型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互联网在社会动员、公共舆论方面深刻影响着环境运动。随着互联网从web1.0时代向web2.0时代的转型,尤其是以用户分享为核心的QQ群、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媒体的兴起,中国环境运动整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社会动员更为迅捷,网民群体拥有的环境话语权在增加,环境运动呈现出人员年轻化、冲突暴力化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媒体;环境运动

1994年,“自然之友”在民政部注册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开启。时至今日,中国的环境运动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同年,中国开通第一个互联网节点,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从1990年代的保护滇金丝猴运动、保护藏羚羊运动到2003年的怒江反坝运动,从2007年的厦门PX事件到2012年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和浙江宁波等地居民此起彼伏的反污染环境运动,互联网与环境运动如影随形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论坛、博客(BLOG)、微博等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媒体的出现,正在不断塑造并改变着中国环境运动的性格与特征。互联网、社会媒体的兴起到底对中国的环境运动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

一、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互联网被誉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次重要技术突破。芬东(Natalie Fenton)认为,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差别在于网络高度互动及参与的可能性。汉兹(Joss Hands)则指出,“数字化的网络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它可以、也的确正在服从于……横向的交际活动,并放眼于一个充满异议、反抗和批判的视野”。

正是由于互联网在信息整合、社会动员、共识形成等方面的高度互动性,它为社会运动提供了机会,一出现就受到社会运动研究者的关注。米勒(Christopher Mele)以Jervay地区为例,指出小区居民自治与抗争利用网络的现象。克拉克(John D. Clark)与塞穆多(Nuno S. Themudo)以反全球化抗争为例,叙述以网络为基础的连带关系。俄尔(Jennifer Earl)与康珀特(Katrina Kimport)指出,利用互联网可加速社会运动的实践,并可在网络提出多样化的运动要求。概言之,恰如加勒特(R. Kelly Garrett)指出,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主要发挥了三种不同的功能,即“互联网作为动员结构”、“互联网作为政治机会”以及“互联网作为框架化(framing)工具”。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不应过高估计互联网对社会运动的影响力。泰罗(Sidney Tarrow)指出,社会运动所需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不可能在没有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产生。赵鼎新则指出,“大多数社会运动,特别是那些大规模社会运动的动员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社会网络和空间环境,而互联网在这样的动员中所起的可能只是一个辅助作用。”但赵鼎新同时也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运动是在公民社会发育不良、政治信息闭塞的威权国家中发生的话,互联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会有很大的不同。”

回到中国的语境,社会运动的研究者对于互联网与社会运动的关系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在中国的民间环境运动研究中,杨国斌较早注意到了互联网的作用。他指出,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出现了网络的环境NGO,比如绿网(Green Web),这些组织通过网络论坛凝聚成员,互联网弥补了这些组织资源缺乏的困境并能帮助它们突破诸如双重管理体制等注册困境;另一方面,环境NGO开始通过网站、BBS等向社会传递声音。笔者也曾在不同的论文中分别强调了作为动员结构的互联网与作为政治机会的互联网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互联网在社会运动(环境运动)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但是研究者忽视了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及其对环境运动性格与特征塑造的内在关系。因此,本文旨在基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十年来的发展,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它给环境运动带来了那些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进入了Web2.0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正在如何改变环境运动的发生发展进程?

二、互联网、社会媒体在中国的兴起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当年,全国互联网用户不过1万左右。199710月,在第一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网民的人数还只有62万。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5910万。2006年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37亿,互联网普及率10.5%2011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2012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4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致42.1%70.6%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74.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规模从2007年的5040万增长到了41997万。􀃊􀁉􀁕

1.互联网: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在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升的同时,互联网业正在实现由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的Web1.0时代向内容更丰富、交互性更强、更加开放的Web2.0时代的转变。Web1.0互联网模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同时扮演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和制造者的角色。Web1.0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由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Web2.0是以使用者为中心、资源共享、集体思维和平台开放的互联网,使用者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Web1.0的典型应用包括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和BBS1997年,我国开始引入门户网站的概念,目前新浪、搜狐、网易并称为国内三大门户网站。Web2.0的典型应用包括博客、播客和维客等。

2.Web2.0时代的社会媒体。社会媒体是以Web2.0的技术与理念为基础,允许互联网用户进行用户生成内容创作和交流的互联网应用的集合。社会媒体应用主要包括了在线聊天(online chat)、博客、微博、播客(podcast)、维客(wiki)、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 sites)等。社会媒体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大量聚集且具有社会交互通道的用户。用户生成内容以及用户的分享行为,无疑是社会媒体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在线聊天、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等社会媒体在中国发展尤为迅速,并对社会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线聊天。腾讯QQ、中国移动的飞信等都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及时通信服务商,都能提供在线聊天服务功能。截至2012 年年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68 亿,用户使用率为82.9%

博客。博客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个性化的网络世界。2002年,博客开始引入中国,数量不足1万人。20056月,“博客中国”图片博客正式开通。2006 年年底,25.3%的网民更新了博客。2009 年,37.7%网民更新博客,总人数达到1.4477亿。但此后博客的发展势头减弱,截至2012年年底,网民中仍在使用博客的网民占比仅为24.8%,用户规模约为1.40亿人。􀃊􀁉􀁘

微博。微博的迅速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其形式精简,能够满足多层次的社交需求,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2009年微博在国内上线。2010年,微博客用户规模增长到约6311万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截至2012 年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

社交网站。2004年,全球最大SNS服务提供商facebook创立。200512月,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xiaonei.com)创办。此后,亿聚网、占座网、ChinayChinaren校内、优点网、开心网等相继创立。2009年,中国SNS市场用户规模达1.76亿,同比增长68.3%。目前,人人网(前身是校内网)、开心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白领交流的主流网站。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2011年年底提升了12.6%。网民中社交网站用户比例较2011 年略有提升,达到48.8%􀃊􀁉􀁚

概言之,互联网服务不断吸引着用户的注意力,随着网络服务的淘汰与演化,网络论坛获得了忠诚用户的支持,方便的电子邮件群组、博客和视频网站满足了内容需求不同的群体,微博和社交网站则以功能新颖、短小易于分享而成为社会媒体定义者。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平台已实现了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手机微博、移动社交网络、移动虚拟社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三、民间环境运动中的互联网、社会媒体动员典型案例(2003-2012

互联网、社会媒体动员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环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和社会媒体的兴起,环境运动呈现出来不同的特征。2003年怒江反坝运动、2007年厦门PX反建运动、2012年宁波PX反建运动是中国民间环境运动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是观察互联网、社会媒体作用的绝佳案例。

(一)怒江反坝运动:传统媒体与Web1.0 时代的网络媒体

20036月,华电集团与云南方面签署了共同出资组建“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协议。814,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持评审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中称,怒江中下游河段规划的两库十三级梯级发电总量每年可创造产值300多亿元。然而,在这次召开的评审会议上,仅有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基于该项目尚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而拒绝签字。2003816,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在外地采访时接到环保总局这位官员的电话,得知怒江要修建十三级水坝的消息。此后,汪永晨连同云南河流保护的专家何大明及环境新闻记者沙龙的成员一起提出了反对建坝、保护当地环境的意见书。该意见书遭到了云南省政府的反对。怒江水电工程预计每年会带来数亿元税收,财政困难的云南省政府希望极力争取建成该工程。此后,以国家环境局、NGO机构为核心的反建方与以水电利益集团、云南省政府、方舟子新雨丝网站为核心的主建方展开了你来我往的较量。第一轮较量NGO 机构占了上风。

2004218,温家宝总理对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亲笔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环保方面有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支持怒江建坝方并不罢休。他们一方面针对环保人士的批评对建坝规划进行了修改,一方面在各个环节积极运作。200410月,主建派在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发改委联合组织的大会上,宣布温总理已经同意的怒江规划13个大坝中的4个大坝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可以开工。􀃊􀁊􀁓

让反建运动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力量来自方舟子等民间人士的质疑。方舟子及其支持者以新语丝网站为基础,在多个场合抨击环保人士在反建运动中提出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2006年之后,怒江大坝在新闻中出现的报道逐渐减少,一个经过修改的怒江建坝方案的实施已成定局。怒江反坝运动中,传统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环保人士本身就是媒体人,他们又通过“绿色记者沙龙”、“绿色记者论坛”和“记者茶社”等组成了紧密的绿色网络。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及媒体人不断增长的环境意识,使得很多媒体人成为怒江反坝运动的坚定支持者。比如,怒江事件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报纸都刊发了大量有利于反建方的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反建公共舆论,在怒江反建运动阶段性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媒体的报道又迅速在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得到了传播,引起了关注。

在怒江事件中,NGO网站、电子邮件组、BBS等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应用。在怒江事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绿家园、云南大众流域、自然之友、地球村等NGO都有自己的独立网站。网站上都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项目、活动进展以及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其他信息。另外,参与怒江反坝运动的一些环保NGO自身就是网站型的环保NGO,如绿色北京、瀚海沙等组织。杨国斌指出,这些网站型的组织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主要发挥如下的功能: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公众动员以及推动政治变迁。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专为怒江反坝运动建立的“情系怒江网”的动员作用。这个网站由“绿家园”、“自然之友”等9个民间组织筹划,并于2004314正式运行。网站分为新闻、网上摄影展、动态更新、专题报道、照片集、文档下载、论坛等板块,并同时配有英文版。网站图文并茂,既有怒江美丽的风光,也有风俗、人物等介绍。网友还可以在论坛上及时地交互讨论,这使得NGO方面的资源得以更好的整合,起到了促进怒江水电项目讨论的作用。

20048月,多家环保NGO联合建立网上“中国河网”,呼吁“留住虎跳峡”,同时也对怒江建坝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怒江反坝运动中,NGO机构中的各种类型的邮件组与公共邮箱为NGO联系其他组织、媒体、知识分子、会员等提供了动员的平台。笔者也加入了自然之友、中国环境论坛的邮件群,定期都能收到相关的信息,而中国环境论坛学生社团的邮件群高达2000多个联系邮件。

不得不说的是支持怒江建坝的方舟子及其粉丝同样也使用了网络媒体进行动员,他们在新语丝网刊登了大量质疑环保人士的文章,由于方舟子在“科学打假”方面的声誉和引据准确,其观点也得到了诸多网友的认同,并一度在舆论方面占据上风。可见,无论是主建方还是反建方都意识到了专业网站、电子邮件组、BBS论坛等网络媒体的重要性。

(二)厦门PX反建运动:传统媒体与QQ群、博客的作用

PX学名为二甲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厦门海沧PX项目是由台湾腾龙芳烃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的。该项目总投资108亿,投产后每年工业产值据称可达800亿,近厦门市2006GDP的七成。2004年,PX项目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中,并于20067月核准通过了项目申请报告。20068月,PX项目正式开始征地拆迁以及筹备施工等。2007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院士田中群等为代表的10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关于厦门市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议案被新闻媒体披露,引发了厦门市民的广泛关注,网络抗议不绝于耳,国内的各大报纸由此开始了对PX项目的追踪报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重要媒体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些报道又成为公众获得PX深度信息的来源并被各大网络媒体广泛转载传播。随着PX事件在网络上的持续“发酵”,网络BBSMSNQQ群中,出现了直接倡导61“散步”的帖子和转载的信息。有些帖子内容以手机短信形式在厦门市民中广泛流传。

厦门政府很快作出了回应。为阻止“散步”游行,厦门市环保局长在528的《厦门日报》上回应关于PX项目的环保问题。529,负责PX项目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英宗博士在《厦门日报》撰文从科学角度解释有关PX的问题。530,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但是政府的解释和妥协并没有说服厦门市民。61-2日的集体“散步”游行在警察的监督下如期举行。由于厦门政府与市民的克制,“散步”游行并未造成冲突。67,国��环保总局宣布将对厦门市海沧进行区域环评。11月,环评如期出炉,但报告并没有明确给出迁与不迁的答案,只是指出化工区与生活区并不协调,厦门市必须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同时,环评的公众座谈会如期举行,超过90%的公众对在厦门市建PX项目表示反对。20082月,厦门市政府正式宣布PX项目将不再厦门市建设,PX反建运动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

在厦门PX项目反建运动中,传统媒体和BBSQQ群、MSN、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相得益彰,对运动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早在20065月,离PX项目较近的小区“未来海岸”业主获知相关信息之后,在业主QQ群中开始了讨论,并于521,在业主积极分子的网络动议下,组织了第一次业主QQ群聚会。“有狼、windforce、点心、丫丫等十多人首次见面会,谈共同遭遇,谈各人对污染治理的初步想法。大致为污水厂、翔鹭最为严重。随后十多人现场勘查了翔鹭、PX、气体。”此后,他们以未来海岸业主代表的身份陆续给海沧区政府、厦门市市长邮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寄去投诉信。由于未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开始在厦门市的各个论坛上发帖,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政协一号”议案经媒体披露后,成为厦门PX反建运动的转机,“未来海岸”等业主QQ群加快了在各大网络论坛发帖、评论的速度。2007318日后,专栏作家连岳通过媒体、网络博客不断地表达反对的声音。笔者对“连岳的第八大洲”博客上的文章进行了粗略统计,从31861“散步”之间,连岳共计在博客上撰写或转发了37个有关PX项目的帖子。每帖的平均阅读人数均在50人以上,有些帖子阅读与评论合计超过200人。这些文章由于标题醒目、直白,迅速在网络上得到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运动的发展。例如海沧“未来海岸”维权的业主吴玉梅说“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与此同时,很多网友不断地在各大论坛上转发了连岳的评论,产生了链式反应。“手护厦门,拒绝污染”博客,始创于2007315。截至2007128,共计撰写转发了83篇关于PX的文章。截至2008213,有98977人访问。“连岳的第八大洲”、“手护厦

门,拒绝污染”只是众多反对PX项目的博客中普通一员。

新型媒体的舆论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压力和动力。比如,530,《南方周末》头版发文《百亿化工项目引发剧毒传闻,厦门果断叫停应对公共危机》,引起全国对该事件的关注。61“散步”游行成功后,当地媒体在报道方式上也由强调工程的经济效益转为强调市民利益。12月,环保总局第二个环评报告出台时,大量的媒体都对PX运动进行了正面报道。􀃊􀁊

(三)宁波PX反建运动:网络媒体主导的民间环境运动

2009年,中国石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炼化公司原有的生产规模基础上扩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简称宁波PX项目)。宁波将其列入了地方“十二五”规划,该项目也是2012年宁波计划引进的重要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占地面积约422公顷,但是由于该项目实施点距离村庄太近,首先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激烈反应。10月上旬,镇海区的居民陆续到区政府上访,区政府未解决问题。1022,宁波镇海湾塘等村近二百名村民,以居住点距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村民情绪激动,围堵了城区的一个交通路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秩序。

1022的群体上访,引起了网络微博的关注。这一事件也持续在互联网上开始“发酵”,市民通过微博、社交网站、QQ群、BBS等广泛传递信息,一度成为网络热点问题。102425日,人民网和新华网分别刊发题为《宁波镇海PX项目引发群体上访当地政府发布说明》和《宁波镇海PX项目官方回应称环评达标》的报道,引发网络媒体100余次转载,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地方政府也迅速作出了回应。1024,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发表声明称,该化工项目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环保总投入约36亿元。1025,镇海区政府负责人表示,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目前尚处在前期阶段,下一步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严格履行审查程序。官方的回应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宁波市民开始在网络上不断转载有关宁波PX危害的帖子,并出现呼吁“散步”游行的帖子,信息同时也通过手机短信迅速传播。

1026,镇海区部分路段发生人员聚集、拦路堵车现象,并与警方发生冲突。1027早晨,有上千民众在宁波市中心聚集。同日,镇海区政府发表《告全区市民书》,呼吁民众理性表达诉求,正确反映民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028,宁波市政府发布通知称,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由于政府积极表态,事件得以平息。

宁波PX事件中,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如图1,传统媒体是在1024之后才介入宁波PX事件,而此时,该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上传播了两天。1027,微博突然爆发,出现了超过6千篇的微博。其中,媒体机构微博和媒体人微博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传播作用。2009年之后,传统媒体和媒体人也纷纷注册了自己的微博。截至2012 12 27 日,在新浪微博平台经过认证的媒体微博(包括媒体机构和媒体个人)已达110166 个,其中包括17221个媒体机构微博和92945 个媒体人微博。201024日,新浪@头条新闻、@人民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微博对镇海PX项目事件予以关注,提高了该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关注度。27日,@凤凰东方传媒、@胡锡进、@朝日新闻中文网等机构和个人微博也关注了26日发生的群体事件。􀃊娱乐明星@陈坤发布的为宁波祈祷的消息被转发和评论3万多次,知名网友@作业本发布的关于宁波PX项目的长微博也被转发评论3万多次,使得该事件的微博关注度快速上升。在微博大量转载的同时���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在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技术对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

(一)互联网在民间环境运动中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中国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了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的关系。即互联网提供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创造了公共舆论空间,互联网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影响了离线动员过程。同样,互联网在民间环境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机制。

一是作为动员结构的互联网。本文的三起案例,发生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时段,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有效地促进了环境运动的动员。从技术手段而言,电子邮件组、BBSQQ群、微博、社交网络等都为群体沟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一方面,互联网显著降低了信息发布和信息获取的成本,使得事件、观点、动员等信息流更为快速的传播;另一方面,互联网有助于强化已有的社会网络,并因具有超越空间限制的特征而容易形成新的社会网络。通过这个平台,原本隐蔽的信息被公开化,随着公民网络互动的增加,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重要议题的持续讨论成为可能,而讨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设定、社会动员的过程。

二是作为政治参与的互联网。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联系政治系统及社会的桥梁,从而拓展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途径;互联网较少受到政治控制,通过互联网参与非制度化政治行动的成本与风险比较低,有利于提高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平等性以及网络言论的多元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比如,在环境运动中,线下集体行动往往始于线上网络空间中的持续讨论。网络集体行动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参与的途径。

三是作为公共舆论的互联网。由于网络的相对匿名性、高互动性,网民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言语尺度更大,对于社会问题的批评也更为猛烈。当某些议题持续受到网民的关注,就形成了网络的“公共舆论”空间,敦促政府积极回应。无论是在怒江事件、厦门PX事件还是宁波PX事件中,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对于政府都形成一定的压力,也迫使政府对这些环境事件进行表态。比如有学者指出,“互联网为环保积极分子提供了一个替代性(alternative)的媒体空间,使他们可以对环保的重要性、市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行动等事项进行阐述,影响公共舆论,并最终导致集体行动”。􀃊􀁋������

作为动员结构、政治参与和公共舆论的互联网自身有助于环境运动的形成,并最终通过环境运动影响政府的议程设置。

(二)民间环境运动中的互联网发展及其应用

有关互联网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的论述已经不少,本文更为关注的问题是互联网与环境运动特征的关系。十年来,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所选取的三个案例,属于十年来中国民间环境运动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件。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并开始影响环境运动的特点与走向。几乎每一次互联网的技术革新都会迅速被运用到环境运动的动员中。比如,在怒江事件中,电子邮件组、网站等得到了初步运用;在厦门PX事件中,QQ群、BBS、博客在动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宁波PX事件中,微博、社交网站等则直接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1.互联网与2003-2006年的民间环境运动

2003年是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一个转折年。这一年,民间环保组织开始介入“西南水电开发”等国家重大项目。该组织先是质疑在都江堰大坝上游不远处修建“杨柳湖”水库,之后又提出怒江建坝中的环保问题。其后,民间环保组织又在倡导26°空调节能行动(2004-2005年)、圆明园防渗漏工程事件(2005年)、北京动物园搬迁(2005年)等一系列重大的公共环境问题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各家环保组织联合行动,借助媒体的力量,试图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决策。正是通过参与这些环保事件,环境NGO走进了公众视野,进入了公共决策的较为重大和核心的领域。􀃊􀁋􀁓

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几乎主导了环境运动的发展。换言之,此时的传统媒体对环境运动拥有控制权、话语权。这一阶段影响最大的环境事件无疑是始于2003年的怒江反坝运动,通过电子邮件组、网站传播、进行社会动员逐渐开始在环境运动中运用,并在其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传播内容以文字为主,图片的运用较少。

2.互联网与2007-2009年的民间环境运动

2007年,中国民间环境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年,厦门PX事件全面爆发,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事件也引起较大关注。之后两年,虽然没有大型的环境运动,但是各地兴起的反对垃圾焚烧厂、反对化工厂污染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仍然在环境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网络媒体对于环境运动的话语权在迅速增加,尤其是QQ群、BBS、博客等互联网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大众在环境运动中成为了传播的主体,网络舆论空间的力量在增强,并能够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图片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内容,视频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

从环境运动自身的特点而言,此一阶段,环境NGO由于未能成功制造新的大众议题,其领导的自然保育运动也未能受到关注。而在邻避运动中,环境NGO仍然延续前一阶段的不参与策略,因此,此一阶段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运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开始对运动产生影响,并且很多知识分子通过正式政治参与途径或运用专业知识为环境运动提供了正当性理由。整体而言,运动的暴力化程度较高。厦门PX 事件是这一阶段难得的非暴力化冲突事件,然而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相比于2003-2006年的环境运动,由于QQ群、BBS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这一阶段的环保运动动员快捷、及时。这与以网站和电子邮件组互动的相对滞后性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3.互联网与2010-2012年的民间环境运动

2012年是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关键年度。环境运动从来没有像2012年这样吸引全国上下的一致关注。从什邡事件到江苏启东事件再到宁波PX事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西部到东部,中国爆发了三起较大的环境运动事件。三起事件均吸引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全民对于邻避设施的接受度低到了冰点。

在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几乎主导了环境运动的话语权,传统媒体在信息流方面已无优势可言,公民舆论对于环境运动的影响力有较大提升。而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在社会公共话语体系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出现了弱化的趋势。网页、QQ群、BBS、微博、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技术在环境运动中得到了全方面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应用,推动了环境运动的发展。而社会民众的观点、诉求、主张等也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得到了更为迅捷的传播,民众开始成为公共舆论的引导者。比如,2012年的江苏启东事件。该事件最初由日本媒体在725披露,经过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编译,被近50家网络媒体转载。

网友在互动平台曝光此事,引起更多网友关注。随着事件的不断被曝光,在网络媒体之后,传统媒体也介入对此事的报道。《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等媒体先后就此事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进一步推高了该事件的媒体关注度。在传播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字传播外,海量的图片和视频在微博、社交网站上不断被转载和传播。通过图文结合以及上传视频的方式将事发经过发布到网络中,使得事件进程更为透明化。

由于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媒体被广泛运用,微博大V、媒体微博成为这一阶段环保运动的领导者。与此同时,运动呈现出无组织化趋势。网友参与运动主要是依据网络上流传的“散步”游行的倡议。由于无组织化,非理性参与,运动的暴力化程度有所增强。由于微博、社交网站本身人群特征的年轻化,也导致了运动参与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微博、社交网站的成熟也使得动员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QQ群、BBS等网络空间仍然是以熟人为主的。但在微博中,由于有些大V的粉丝动辄百万,甚至千万,他们对事件的转发能够使得地方事件迅速成为全国的公共舆论事件。“基于视野窄化的原理,从个人情趣爱好出发,微博用户会选择具有某些一致性的

人进行关注,这种用户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议程设置,逐渐形成一个舆论群体。”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操作便利,随着它的出现和扩散,使得信息的使用、传播与生产变得更为便利,也增强了公民个人的信息权力。

(三)简短结论

互联网一出现,就在社会运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它有助于社会动员,提供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管道,并对公共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随着互联网从Web1.0时代向Web2.0时代的迈进,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的社会媒体发展迅速。社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正在塑造或改变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性格与特征。在Web1.0时代,门户网站、专业网站、BBS、电子邮件组等已经被运用到环境运动动员中,但传统媒体仍然主导环境运动的舆论。由于政府对于传统媒体更为有效的管制,即使媒体内部出现了分化,大型环境运动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理性化。在Web2.0时代,QQ群、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环境运动的特征。尤其是当微博、社交网站等主导了环境运动之后,运动事件呈现出了动员迅捷、激进化、公民舆论主导等特征。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中的农民集体行动研究”(09CSH015)。

作者简介:童志锋,法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运动、社会管理等领域。

注释:

① Fenton, Natalie.Mediating hope: New Media, Politics and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e Studies, 2008, Vol.11, No. 2: 230-48.

② Joss Hands. @ is for Activism: Dissent, Resistance and Rebellion in a Digital Culture. Pluto, 2011, p. 18.

③ Mele, Christopher. Cyberspace and Disadvantaged Community: The Internet as a Tool for Collective Action." In Marc A. Smith and Peter Kollock (eds. ), 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 London: Routledge, 2009, pp. 290-310.

Clark, John D. and Nuno S. Themudo.Linking the Web and the Street: Internet-BasedDotcauses\' and the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World Development2006, Vol. 34, No1:50-74.

⑤ Earl, Jennifer and Katrina Kimport.Movement Societies and Digital Protest: Fan Activism and Other Nonpolitical Protest On line." Sociological Theory, 2009, Vol. 27, No. 3:220-43.

⑥ Garrett , R. Kelly.Protest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 :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Social Movement s and New IC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06, (2):202-224.

⑦ Tarrow,Sidney. Power in Movement (2nd ed.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⑧⑨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273页。

参见黄荣桂、桂勇:《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载《社会学研究》,20095);汪建华:《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载《开放时代》,201111)。

具体参见童志锋:《动员结构与自然保育运动的发展——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载《开放时代》,20099);童志锋:《动员结构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载《理论月刊》,20125

曾繁旭、蒋志高:《厦门市市民PXPK战》,载《南方周末》,2008-01-01

赵鼎新:《民主的限制》,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第258页。

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1月。 朱明刚:《宁波镇海PX项目群众聚集事件舆情分析》,人民网,http://yq.people.com.cn/HtmlArt/Event535s1.htm, 2012-12-29

 黄荣贵:《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载《社会》,20102)。

􀃊周巍、申永丰:《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1)。

 童志锋:《历程与特点:快速转型下的中国环保运动研究》,载《理论月刊》,20093)。

朱明刚:《江苏启东群体事件舆情分析》,人民网,http://yq.people.com.cn/CaseLib.htm2013-04-01

根据2013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12月,20-39岁的网民占55.7%

转引自《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1月,第49页。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