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炼杭州经验、汇集地方经验、贡献中国经验的好形式
——简评“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活动”
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全国城市生活品质研讨组群专家
郑杭生
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核心主题的“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已经由新浪网独家在
生活品质点评活动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我看来,主要表现于它在提炼杭州经验、汇聚地方经验、贡献中国经验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本文就从社会学视角在这三方面做些简要的分析。
一、提炼杭州经验的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术团队在杭州市的调研中深深体会到,由杭州市“生活品质网群”实施的生活品质点评活动,在提炼、提升杭州经验方面起了自己独特的作用,因而这一活动本身也就成为杭州经验中非常有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
所谓生活品质网群,简单地说,是由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行业点评协调组、“九大生活”行业点评组构成的复合性主体。其中,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是杭州开展生活品质研究与评价、交流与展示、宣传与推广的复合主体,由来自党政界、知识界、行业企业界、媒体界相关人士组成。这一网群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
首先,生活品质网群的产生是对生活品质化与创业品质化实际需求的感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从而推动了政学两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反思尤为深刻。以往被视为“原生性的”“草根经济”,显露出原始的、粗放式经营的弊端,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品牌意识、服务功能等方面,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而且造成了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人与社会的高昂代价,并对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信任、社会认同与整合等造成了负面效应。浙江和杭州都经历了痛定反思。在寻求和构建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模式的过程中,杭州市不仅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强调和谐创业和生活品质,并对生活品质与普通大众的关系作了重新审视。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杭州人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活品质已成为来自草根的大众需要:“如果说,在历史上注重生活品质曾经是社会特定阶层的一种特权和标识,那么,在当代社会,不仅生活品质的涵义和功能已经发生变化,而且对于社会普通大众而言,提升生活品质已经既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了。”[1]
其次,生活品质网群引领、跟踪和记述生活与创业的品质化过程。相对而言,杭州人也许更早领悟到了城市生活趋势发出的新提示:生活与创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穷则思变、原始积累、残酷竞争的情景应该成为翻过去的一页,一切物性的价值只有以人的价值来衡量才能获得意义,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是具有终极性意义的目标,这就推动了生活与创业的品质化过程。显然,引领、跟踪和记述这一城市生活的新里程,本身就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展开也许又将创造一个新的历史。
第三,生活品质网群从而制定了自己的明确目标:围绕“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主题,立足杭州的特色和优势,着眼城市的发展和未来,以行业为基础、以课题为纽带,通过开展对杭州城市生活有关方面的年度研讨、系列论坛、参观展示、点评交流、主题创作、现场发布等多项活动,使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友人充分体验杭州“休闲、文化、创业”三位一体的发展特色在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全面展示杭州的环境品质、文化品质、创业品质,促进城市品牌和行业品牌互动,进一步打响“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提升行业品牌。
正是通过上述活动,生活品质网群在改变生活中也改变自己,在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中也使自己更美好。不仅如此,生活品质网群实施的生活品质系列点评活动,还有更深的学理意义和实际意义。
古典社会学时代“三圣”之一的韦伯,以他的“铁笼理论”描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形貌——形式主义法律和科层体制,以垂直分工、职能专业分化为基础的组织管理体系。他因而刻画了每一个现代人不可避免的宿命——在理性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系统中,自我建构起了一个冷漠的社会世界,人们的行动普遍以功能效率为取向,逐渐淡忘了对价值、信念和理想的追求。诺斯这样认为:“今天的社会是分工非常细、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社会。这种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它造成了对第三方成本的提高。要利用这些必需的技术重新构造我们的组织比重新构建我们的经济组织带有更加根本性的意义,整个的社会结构都应该得到改变。”[2]但他仍然强调“专业化、精细的社会分工”、“非人格化的交换”。诺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重申了韦伯的观点。
这种形式主义的冷漠世界始终会面对一个疑问:我们是否应当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行某种变革?这当然关系着社会的深层变革。在此,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构思:“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把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主题,来构架我们的生活品质网群”。[3]生活品质网群的实践对思维方式、行动方式、目标内涵的反思和探索,从更深的层面触动了现代以来的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同时,网群通过对生活品质的系统评估,促成了创新与创业的品质化过程,使前沿思考与草根精神的形成了持续的“柔性整合”
总之,生活品质网群推动着杭州市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放到一个现实而又终极的意义上去把握,使城市与市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贴在一起。生活品质系列点评活动,一步一步落实着“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杭州每个市民的当下愿望,又是杭州这座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的认识,推动着杭州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创新和发展的实践。在 “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等社会行动目标的构建和实践中,在凝聚、提升杭州经验这页“中国经验”最亮丽篇章之一中, 生活品质网群作为一种社会复合创业主体,功不可没。
二、汇聚地方经验的有效途径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通过“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由点到面地普及推广,“生活品质之城”也由杭州一家,变成了十家,以致更多。
生活品质点评活动由点到面地普及推广,不是随意的,而是高标准的。
这10条导向性建议,实际上就是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框架。其中,第1条是对生活品质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生活品质表示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第10条是总结性的意见:“构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是一项综合的、具有全局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界、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作为主要内容的第2-9条则提出了包括八个“转向”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框架本身:生活品质评价应由以城市建设为本转向以人的生活为本、应由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人文社会发展指标、应由注重人的生存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性指标、应由注重客观理性分析转向更加注重主观感性评价、应由注重单项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集束性指标、应由注重共性指标转向更加注重个性指标、应由注重反映量的指标转向更加注重反映质的指标、应由注重以现状的静态反映转向更加注重对变化机制的动态描述。可以看出,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框架所提出标准,要求是很高的。它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是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
正是根据上述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框架,“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评出了10个城市(排名不分先后):大连、宁波、成都、苏州、沈阳、青岛、杭州、南京、珠海、厦门。这表明上述十个城市在注重以人的生活为本、注重人文社会发展、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主观感性评价、注重集束性指标、注重个性指标、注重反映质的指标、注重对变化机制的动态描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在提炼探索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方面,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大连、宁波、成都、苏州、沈阳、青岛、杭州、南京、珠海、厦门,成为各有自己特点、自己风格的“生活品质之城”,也相应地产生了大连经验、宁波经验、成都经验、苏州经验、沈阳经验、青岛经验、南京经验、珠海经验、厦门经验这些一个一个亮丽篇章。
“2008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不仅评出了这十家,而且把这十家各有特色地方经验汇聚在一起,变成了地方经验网群。它们的示范作用,将推动出现更多的“生活品质之城”,更多的各有特色的地方经验,从而使地方经验网群越做越大。这表明,生活品质点评活动确实是汇聚地方经验的的有效途径。
三、贡献中国经验的有效形式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特点,可以说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用世界上任何现有的发展模式都难以完全解释得通,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现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一流学者都在程度不同地研究“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思考和参考“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这种经验和模式,既不同于众多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但利用了他们一切先进的东西,也不同于过去一切失败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是汲取了它们的经验教训。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经验,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是中国社会上下结合、共同探索、互动创新的结果,其中三个层次的相互推进十分明显:既有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又有基层“自下而上”的推动,还有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连接上下的促进。这三个层次,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共同创作、不断完善,融合成具有独特气派、独特风格、又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中国经验”。这里,地方经验、基层经验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验”一个个亮点、一个个支点,共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个轨迹点、成长点。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在理念和思路上领先的“杭州经验”,一路走来,汇成了思想和实践的创新积淀,成为整个“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特别亮丽的一个篇章。确实的,新世纪以来,“杭州经验”的创新探索令人目不暇接——“钱塘江时代”(2002)、“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和谐创业(2004年)、“生活品质之城”(2007)、生活品质系列点评(2007)、生活品质网群(2008)、“城市有机更新”(2008)、社会复合主体(2008)。我们在想象的回旅中再现杭州市的探索,一种感受油然而起——这一过程的厚重底蕴和深沉活力是震撼性的。特别是,2008年初,“杭州经验”步入了“社会复合主体”阶段,尝试对以往的探索进行再次汇聚和提升。在我们看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可以视为“杭州经验”进入新里程的一个标志。
通过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现在不只是杭州经验为中国经验做出贡献,而且有大连经验、宁波经验、成都经验、苏州经验、沈阳经验、青岛经验、南京经验、珠海经验、厦门经验等组成的地方经验网群,为中国经验做出贡献,使中国经验更有内容、更加丰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说,生活品质点评活动是贡献中国经验的有效形式。
面对“地方经验网群”这一新的提升,作为社会学的理论构建和应用领域的探索者,我们有一种出自内心的欣慰。地方经验网群所集合的来自日常生活的生动与淡定的品质,对人生和人性的精彩与精致的体悟,使我们进一步感到,真正活化的社会学理论应当与时代和实践同行并进,不断使自己具有宏大而精微、广阔而深入、智性而实践的品质。让“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活动,定时地、高标准地继续下去,让它为中国经验的更有吸引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让“中国城市生活品质点评活动”本身也成为更有吸引力的“中国经验”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