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寇 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主导性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高速发展,都与人力资源——劳动生产力的解放息息相关,人口红利成为造就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及企业用工荒、招工难现象的出现,由低廉劳动力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我们需要及时而科学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路径,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人口红利内涵及人口红利渐失背景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人口转变特定阶段产生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较大比重,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现象。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积累和有效释放,因此,能否收获、怎样收获以及收获多少人口红利,不仅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即根据现实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人口发展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贡献功不可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我国经济敏感地带如东部沿海城市出现“补偿性”缺工,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步伐加大,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实际上存在着更深层的“结构性”缺工现象。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用工荒证明,维持中国持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一组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15到59岁人口的平均劳动年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下降,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这表明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正趋于减少,由劳动力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影响
人口红利的渐失,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将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生产处于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数量型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只是有利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人口红利的渐失,廉价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竞争优势,将倒逼我国经济由粗放式增长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人口红利的渐失,企业招工难,将倒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和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由依靠用工数量经营向提高经营质量方向转变。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普通劳动力日趋紧缺,高素质人才争夺加剧,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企业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代渐行渐远,这将推动企业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降低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使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推动企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人口红利的渐失,将使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发生转变,由以前的数量规模型开发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开发转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通过使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注重的是劳动力的数量。而人口红利的渐失,有利于改善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劳动力实现更为充分的就业,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质量效益型转变,使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推动劳动分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更趋合理化。
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我们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利用好现有存量人力资源、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再配置、引进和吸纳国际人才等方法,来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加强存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通过职位晋升、教育培训、薪酬激励、社会保障等措施全面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在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要开发利用好现有的存量人力资源,提高现有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通过打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平台,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熟练度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完善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以对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为手段,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方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再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的重要路径。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能够使原有人力资源结构得到改善,促使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应通过技术协作、人才派遣、人才兼职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应用成本,发挥人力资源最大配置效益;通过劳动力市场促使劳动力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使劳动力资源高效合理地流动;要遵循劳动力转移规律来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将由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
以引进国际人才、促进人才交流为路径,推动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化,引进和吸纳优秀人才,建立更优化更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国际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最大的瓶颈就是人力资源的国际化问题。尤其是在人口红利渐失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更要尽快实施人力资源国际化战略,实行人力资源的国际化管理与开发,引进和吸纳国际人才;建立完善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更好地利用全球人力资源,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能力。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