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经济社会学

吴楚克 “边疆政治”: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2012-04-23 作者: 吴楚克

                “边疆政治”: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吴楚克

 

文章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5期。

 

“边疆”这个概念中外都有,通常指一个主权国家边界内侧一定范围,这个范围必须达到一定面积才能称为边疆。边界是边疆存在的前提,但有边界不一定就有边疆,因为,边界范围大小与国之大小有直接关系,国家面积大,内地与边界距离遥远,边疆区域客观存在;相反,边界向内延伸的距离狭窄,也就无法拥有事实上的边疆,只有边界区域。对于岛国和海岸线来说,“海疆”也是事实上的边疆区域。现在,“空疆”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领空”只是空疆的一部分。所以,今天的“边疆”概念可以说是一个360度的立体范畴,如果未来人们有能力争夺太空和其他星球资源,国家疆域的继续扩展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边疆”概念扩展中创立“边疆政治”就是概念向范畴转化的必然。

有一个必须提到但游离本文主题的一个问题,就是中文概念的产生。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我们往前追述概念产生的历史时,常常不能准确“衔接”,繁生歧义。比如“边疆政治”古人叫“边政”,起码明代嘉靖时期陕西监察御史张雨就写过一本书叫《边政考》,但可以肯定今天的“边疆政治”决不是过去“边政”的白话,可是,在民国时期,就是产生了“边政学”这样一个学科,吴文藻先生就曾在1943年《边政公论》发表《边政学发凡》一文,那时,人们还公认“边政”是相对“内政”的一个概念。显然,今天“边疆政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内政”,时下,有些人为显示学科渊源,仍然建立“边政系”、“边政研究所”,如同今人穿着长袍马褂,早已时过境迁。马大正先生屡次谈到他的夙愿就是创建“中国边疆学”,没有提创建“中国边政学”,是因为他知道“边疆”范畴的现代意义。

从逻辑角度分析,“边疆政治”就是“边疆学”的理论核心,创“中国边疆学”,必先创“中国边疆政治学”,它们的关系犹如电和灯。但在创立“边疆政治学”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传统“边政学”的关系。事实上,边疆是一个变动的客观实体,“变动”就是政治,所以,今天的“中国边疆政治学”完全是在彻底变化了的政治制度下研究边疆,它的观念、方法、理论乃至提供理论支持的对象都是不同的。这与多种版本的“边疆历史丛书”根本不同,因为,从制度、管理、军事、文化、交通、民族角度把“历代边疆经略史”都写出来,只是划了几条“纵线”,而事实是边疆政治拐了一个180度的曲线,如果没有新的中国边疆政治学,边疆历史研究不会上升为“中国边疆学”。目前的边疆历史研究成果丰富,系统理论建树不多。这个问题说明目前研究边疆历史的多,研究边疆政治的少。

发展“边疆政治学”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民族学、政治学”的关系。从1990年周星出版《民族政治学》后,“民族政治学”就没有兴旺起来。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看似“顺口”的名称很难清晰地确立自己的学科领域,因为,无论从民族学范围还是政治学范围,对民族政治范畴的研究被这两个传统一级学科瓜分完毕。周平试图换一个角度,以《政治民族学》实现“突围”,结果也不十分理想。在民族学范围内过于倾向政治时容易被既有的一些看法干扰,在政治学范围内过于倾向民族学时容易受西方实证主义理论诱惑。而只有“中国边疆”╋“中国政治”,是一个理论体系而对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说明,“边疆政治”研究面临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成果。

然而,来自交叉学科的理论难题有时是一件好事,特别是“边疆政治”研究恰好遇到中国国力快速增强时机,促使“中国边疆政治”理论的分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显然,近几年,中国边疆地区跨界民族与地缘安全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学者们从“边疆政治”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在2011年公开出版的下列作品,就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宏观理论方面。陈霖的《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月。该书要对中国边疆一词概念下出一个新定义,赋予其“地理意义上的边疆、历史意义上的边疆、民族意义上的边疆、宗教意义上的边疆、认同意义上的边疆、陆权意义上的边疆、海权意义上的边疆、发展意义上的边疆、国防意义上的边疆”九种涵义。要对中国边疆问题的范围给出一个新界定,解析出“边疆民族问题、边疆宗教问题、边疆认同问题、边疆陆权问题、边疆海权问题、边疆发展问题、边疆防卫问题”七个方面的问题。要对中国边疆治理模式作出一个新选择,倡导实施“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并重、族群主义与国家主义并重、梯度主义与地缘主义并重、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并重、统治主义与治理主义并重”五个并重模式。

海疆方面。张良福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百年纪实》,海洋出版社,201111。以资料选编的方式,真实记录了南海诸岛百年历史上发生的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如1909年清朝政府谈判收复东沙群岛、巡视并命名西沙群岛;1946年中国政府接收西沙、东沙、南沙群岛;1956年台湾再次派兵进驻南沙群岛——太平岛;1974年人民海军进行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1988年人民海军进驻南沙群岛6礁;历届中国政府命名、审核、重新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等。

    刘宝银、杨晓梅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航天遥感、多国岛礁、军事区位》,海洋出版社,201169。着眼于“信息边疆”的新理念,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角,就环中国多方位岛群,并涉及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与朝鲜等多国,即南海周边、东海东部、黄海东侧等,数以万计的大、小岛屿、岛间海峡与水道,以七个区段由北向南,抑或由西向东,进行了目标的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并就岛礁信息,表述了基于GIS海岛警示系统的设计要点。

金永明的《海洋问题专论》(第1卷),海洋出版社,201141。《海洋问题专论》为作者近六年来研究海洋法、海洋问题后,公开发表的主要独立论著的集成之作。内容包括海洋法的基础理论、东海问题、国际海底制度,以及中国应对海洋问题的政策与法制建议。《海洋问题专论》内容基本囊括了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海洋热、焦点问题和理论前沿。特别涉及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和海洋安全问题,包括东海海域划界争议问题、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和军事演习问题、外大陆架问题、岛屿制度以及争议解决制度等。相信《海洋问题专论》的出版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决海洋问题有一定的助益。

陆路边疆方面。聂宏毅的《鼎定国疆——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边界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7月。运用权力转移理论,采用历史文献法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从陆地邻国的政策属性对中国处理领土争端时的态度影响这一角度,系统地研究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同时,运用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中国态度成因的其他主要竞争性解释变量进行逐一剖析,实证分析了中国在处理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时“宽和与强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成因。

靳尔刚的《边界路漫漫》,商务印书馆,201171。本书研究从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勘界工作会议,成立了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国的勘界工作进行了部署,广大勘界工作者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勘定了陆地省级行政区域界限68条、总长6.24万公里;县界6300多条、总长41.6万公里,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靳尔刚先生长期任职于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亲身经历了我国正式勘界以来的全过程,《边界路漫漫》是作者长期勘界实践积累的感想和心得,作者撰写《边界路漫漫》,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勘界情况,了解广大勘界工作者的艰辛。《边界路漫漫》对于我们了解勘界工作的内容、勘界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2011年,在“边疆政治”范畴内更为专业的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如《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构筑中国新地缘安全战略的理论准备与思考》、《认同问题与跨界民族的认同》、《国家利益的延伸与软边疆概念的发展》等,深化了边疆政治的研究内容,扩大了边疆政治学的影响。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以国家陆疆、海疆、空疆三维一体构成的边疆为范围的国家利益受到挑战,利益边疆、政治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信息边疆、战略边疆等边疆新概念纷纷出现。“边疆政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处在更加剧烈的变动当中。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