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翠琴 齐心 中国北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迁研究
2007-05-25 作者: 田翠琴,齐心
“中国北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田翠琴/齐心)
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居民闲暇时间显著增加,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配置和闲暇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但农民的闲暇时间配置和闲暇生活方式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伴随改革开放和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北方农民的闲暇生活也发生了多层面的复杂深刻的变化。本项研究旨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闲暇研究和农民研究两个方面的理论、方法,在河北省5个县(市)的8个村进行布点,采用参与性观察、问卷调查、时间预算研究、参与性评估、个案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考察和研究北方农民闲暇生活的内容、时间结构、活动结构、差异和演变趋势,探讨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在规律,以便从城乡综合的高度丰富闲暇社会学的内容。
一、导言
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中国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群体。20多年来,中国北方的农村和农民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在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劳动空间、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典型范式的发展轨迹,更突出了当今中国农村复杂多变的特色。目前,中国北方农村社会发展的变化速度加快、广度加宽、程度加深,因此是研究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机。
中国农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但已有的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表现出研究经济的多,研究社会的少;研究政策的多,研究生活的少;从劳动和生产的视角研究农民的多,而从闲暇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农民的却非常少。时至今日,关于农村社会的研究还未向农民闲暇生活这个“特殊天地”聚焦,没有研究农民闲暇生活的时间配置、活动结构、闲暇心态、闲暇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对农民闲暇生活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本课题正是从这一空缺入手,把关注点集中在农民闲暇生活的时间结构、活动结构、主要特征、演变差异、发展规律、未来趋势和社会条件上。
闲暇社会学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对于闲暇问题,早在工业社会初期就引起不少社会思想家的关注。卡尔·马克思运用劳动价值论提出“闲暇”是劳动创造的,生产力提高产生闲暇时间,他把闲暇同享用文化财富、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A.孔德和P.J.蒲鲁东都特别重视如何通过科技进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闲暇。P.拉法格的著作《闲暇的权利》(1883年)被认为是闲暇社会学研究的起点。T.B.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以闲暇的分配为轴心建立社会经济理论,揭示了闲暇的社会功能、闲暇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E.杜尔凯姆、M.韦伯、G.齐美尔、F.尼埃兹什等学者对闲暇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都做出了贡献。
20世纪以来,闲暇社会学更多地进入了实证研究。1924年,原苏联学者S.斯特鲁米林对城市工人时间分配状况做了调查;同年,国际劳工局专门就实行8小时工作制后闲暇时间的增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召开国际会议研究;美国H.M.林德夫妇在《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1929)和《转变中的米德尔敦:文化冲突研究》(1937)中,研究了闲暇的传统活动、现代活动和组织闲暇活动的经验与方法。1956年,南斯拉夫、波兰、法国、芬兰、丹麦和联邦德国首次开展了闲暇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1970年,有关国际组织讨论通过了《消遣宪章》,形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广泛地制定了社会政策。
闲暇研究似乎成了城市的“专利品”,已经取得的闲暇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城市社区。如林德夫妇的《中等城市》,在美国还有《机械扩大了闲暇》(1932)、《闲暇:一个郊区社区的研究》(1934)、《游戏的理论》(1934)、《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英国的《英国的生活与闲暇》(1951);法国的《闲暇文明即将到来吗?》(1962)、《城市的闲暇》(1966)。此外,近期有较大影响的理论著作还有国内学者王雅林、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1996)及《休闲研究译丛》(共五本,于光远等主编,2000)等等,也都是以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为研究对象的。1992)、[法]罗歇·苏的《我知道什么?休闲》
以往关于农村农民的研究成果很多,一些论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农民闲暇问题,但系统研究农民闲暇生活的却微乎其微。如法国的H.孟德拉斯的《农民的终结》、李景汉的《定州调查》(1936)、费孝通的《江村经济》(1939)和《乡土中国》(1948)、黄宗智(美)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1986)、陆学艺的《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1991)、王雅林的《延伸地带——昌五社区研究》(199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新跨越——当代农村青年报告》(2000)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为农民闲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支持,但需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专门的综合性的农民闲暇问题研究。我们看到日本的熊谷苑子在洪曙西部的奥克雅马(Okayama )的那个村庄进行了14户农户64位成员和另一个村庄17户农户92位成员的时间配置调查,证实了农业机械化之后的农民与30年前的生活模式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类实证研究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从总体上看,以往的闲暇研究十分缺少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系统研究,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民闲暇研究也不发达。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对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如时间预算、青年群体闲暇价值取向、增加闲暇时间的社会途径、闲暇生活质量、闲暇活动的社会管理、闲暇教育、闲暇产业开发、大众媒介与闲暇问题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仍然局限在城镇的范围之内。
鉴于上述状况,本项研究将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闲暇问题研究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扩展,考察和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变迁。本课题将进行分区域、多布点、跨四季的时间配置调查和农民闲暇生活的综合调查研究。
二、基本假说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假设
何为闲暇(或休闲)?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定义。杰弗瑞·戈比指出,“要是把有关休闲的种种定义归归类,就会发现,它们出现在四种基本语境之中,分别是时间(time)、活动(activity)、存在方式(state of existence)和心态(state ofmind)”(杰弗瑞·戈比,1994)。卡拉·亨德森等人认为:“休闲总的来说主要是指自由时间、消遣活动、有意义的体验,或这三种因素的混融”。(卡拉·亨德森等,1996)王雅林认为“休闲是一种时间结构、活动结构和心理结构相统一的特殊社会现象。”(王雅林,2000)美国休闲学的鼻祖凡勃伦早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就提出,休闲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虽然研究者对闲暇或休闲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构成闲暇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三大因素是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
本项研究对主要概念的界定是:“农民”不仅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而且包括那些实际从事非农业生产但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即中国农民是指所有没有获得“城市户口”的具有农民身份的人,或泛指一切农村人口。农民生活方式取生活方式的狭义定义,即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闲暇时间,指人们除去生产经营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支出之后,所剩余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诠释为,农民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进行具有补偿功能、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闲暇活动方式,用来满足生理、心理和文化需要。
本项研究的基本假设是:8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同以前相比变迁加快,形成了复杂的区域间的类型差异。调查需要进一步求证的预设有:
(1)农村劳动力供给普遍过剩的实际情况,我们推论,农民的空闲时间具有三种“闲”态:a 、“闲置”。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又没有其它事可干,形成(剩余劳动)时间空置,这不是真正的闲暇时间。b 、“闲呆”。在农闲或空闲时间里,不从事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闲着什么也不干。c 、“闲暇”。这是我们要认真辨析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时间。
(2)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因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农民职业分化的不彻底性,一些从事与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农民的生活时间安排将仍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不同农民群体的闲暇生活差异明显。农民因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闲暇时间、闲暇活动结构和闲暇心态。农民职业的分化,构成了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转变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2000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674.2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933.6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92%.河北省农村,具有北方农村的典型特色,历来是社会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李景汉的《定州调查》、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等论著,都是对河北农村调查研究形成的社会学经典之作。本项研究以河北省农村的农民为考察对象,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村庄的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进行多层面的系统考察和比较研究。调查问卷是由“中国北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设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访者的背景资料,主要了解受访者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结构、文化程度、婚姻、信仰、职业情况、经济概况、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二是受访者闲暇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频率、活动技能等;三是受访者对闲暇生活的主观评价;四是受访者的闲暇意想、闲暇价值观和价值选择等。第二部分为《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第三部分为《农民生活时间日记帐》。在此仅就第一部分《农民闲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和《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做出初步的分析研究。
抽样过程与样本分布本课题的问卷抽样采取聚类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分四步抽出样本户(人)。第一步,按照经济发达、一般、落后三种类型聚类,把样本省所有的县(市)分成三个经济类型,从每个组中随机抽取1—2个样本县(市)。第二步,在每个样本县(市)中,同样按照经济发达、一般、落后三种类型将其所辖的乡(镇)聚类分成三个组,从每个组中随机抽取出1个乡(或镇)。第三步,在抽中的每一个样本乡(镇)中,随机抽取1—2个一般水平的样本村。第四步,在每个样本村中,每村随机抽取60个农户,每户调查1—2名16—69岁的家庭成员。因为做的是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故在抽样中,兼顾了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
最后抽样结果,经济发达的3个村庄是藁城市邱头镇的丽阳村、徐村、赵县赵州镇的固城村,经济中等水平的2个村庄是献县大郭庄乡西双坦村和乐寿镇的田庄村,经济欠发达的3个村庄是黄骅县藤庄子乡的刘堡村和唐县(贫困的山区县)谜城乡下三土门村和中谜城村。为保证问卷调查质量,该种问卷的填写方式采取的是调查员入户当场填写、当场验收、当场收回的办法。8个村共获得有效问卷548份。样本分布情况见文章后面的附录1.
三、研究结果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闲暇问题,必须从社会层面经过社会情景的多层次结构而深入到闲暇活动的个人结构,在人们的闲暇活动的社会结构、社会因素和个人结构、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中去揭示人们的闲暇活动规律和特点(王雅林,1992)。本项研究以农民闲暇生活方式与其生活的闲暇空间(社区环境)之间的互动为视角,从构成闲暇生活方式的三大因素——闲暇时间、闲暇活动结构、闲暇心态来综合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结构与特征。
(一)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
闲暇时间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必要时间支出之后,所剩下来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并对职业劳动具有补偿功能的活动时间(王雅林,1992:5)。闲暇时间与工作、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必要时间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时间的系统与结构。因此,研究农民的闲暇生活状况,首先需要把它置于农民的整个生活时间结构及关系中加以考察。
关于人类生活时间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若以日为总体,按照人类活动的不同类型,可将一昼夜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按照组成部分的多少,其分类方法有“二分法”(分为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三分法”(分为工作时间、家庭时间和闲暇时间)、“四分法”(分为工作及通勤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和“五分法”(生理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生产劳动时间、上下班途中和购物时间、学习娱乐等时间)。由于“四分法”清晰、详尽、科学,故在我国关于生活时间分配的统计调查中经常被采用(王琪延等,1999:18—23;王琪延,2000:59)。我们这次对农民闲暇时间的调查,采取的也是“四分法”,即按照生产经营时间、生理需要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来考察和研究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
农民时间结构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季节性强,有“农忙”与“农闲”之分,而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改变了以往做城镇居民时间配置调查时,只做一个工作日和一个休息日(或一个工作日和两个休息日)的方法,而是对农民一年四季的时间配置进行了跟踪调查。我们在2001年3月1日至2002年1月30日之间,对河北省6个村157位农民(157人的基本情况见附录2)的生活时间配置情况进行了一年四季(��个季节调查两天,两天分别是星期一至五中的一天与周六或周日中一天)的时间配置调查。这样,即可以考察农民时间配置的季节性变化,也可以考察农民的时间配置有无工作日与休息日(即星期六或星期日)之分。调查采取的是“隔日访谈法”。即访问人员在选定日期的次日访问选定对象,根据受访问者的口头介绍,记下他前一天的活动内容、起迄时间,核实后登录在“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上。对一些文化素质高,办事认真负责的农民,则由调查员提前把“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发给本人,指导他们填写,然后再及时访问、核实、收回。共获得有效的“农村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表”1238份。我们将每位受访者的8份问卷加权处理后进行分析。农民的生活时间结构大致如下:
生产经营时间农民平均每天的生产劳动时间为379.58分钟(6小时20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6.36%.农民生产劳动时间的分布特征是:一是四季差异大(见表1)。夏季平均每天479.52分钟,冬季只有217.79分钟,前者是后者的2.2倍,春秋两季则分别为384.05分钟和431.86分钟。二是性别差异大。男性的生产劳动时间为414.13分钟(6小时54分钟),女性为325.87分钟(5小时26分钟),男性比女性多88.26分钟(1小时28分钟)。三是,不同职业群体的生产劳动时间差异大。如私营企业受雇劳动者平均每天的生产劳动时间为475.52分钟,而农业劳动者则只有333.28分钟。
生理需要时间农民平均每天的生理必需时间为621.95分钟(10小时22分钟),占一天时间的43.19%.其中晚上睡眠为523.27分钟(8小时43分钟);用餐时间为68.88分钟(1小时9分钟);个人卫生、修饰时间为20.42分钟;其他生活必需时间为9.29分钟。男性平均每天的生理必需时间为626.46分钟,女性为616.15分钟,男性比女性多10.31分钟。农民一般只在夏季睡午觉,其他三个季节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家务劳动时间农民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为132.64分钟,占一天时间的9.21%,四季中,家务劳动时间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家务劳动花费的时间依次为做饭46.42分钟、打扫室内庭院卫生21.95分钟、其他家务劳动时间20.99分钟、缝洗衣服16.08分钟、购物10.57分钟。在家务劳动时间上,性别差异很大,男性为65.99分钟,女性则高达234.57分钟,女性是男性的3.55倍。在主要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碗:女性每天花费93.38分钟,男性则只有15.76分钟,女性所用时间是男性的5.93倍;缝洗衣服:女性每天37.32分钟,男性仅有2.19分钟,女性所用时间是男性的17.04倍。可以说,目前在农村,妇女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农民购物时间短,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在有定期集(一般五天一个集)的村庄,农民的日常用品和主要副食一般集中在集上购买。在农村,走街串户卖蔬菜、水果、副食等商品的多,农民在自己门前就可以买到需要的物品。另外,现在各村小商店很多,农民购物路途时间自然很短。
闲暇时间农民平均每天的自由支配时间为305.82分钟,占一天时间的21.24%.冬季,农民闲暇时间最长,一天中有444.37分钟的时间用于自由活动,占一天时间的30.86%;而夏季每天仅有224.60的空闲时间,仅占一天时间的15.59%;冬季的闲暇时间几乎是夏季的2倍。春秋两季的闲暇时间则分别为301.93分钟和256.72分钟。可见,农民四季的闲暇时间差异很大。
农民在一天的闲暇时间里,时间超过30分钟的闲暇活动仅有三项:(1)看电视107.71分钟(1小时48分钟);(2)户外交往交谈44.29分钟;(3)无事休息闲呆38.42分钟。时间在10—20分钟的活动有四项:(1)打麻将19.45分钟;(2)夫妻之间的交谈17.08分钟;(3)探亲接待亲友13.31分钟;(4)逛街赶集12.34分钟。时间不足2分钟的活动有七项:(1)看电影0分钟;(2)观看各种展览,0.01分钟;(3)祭祀活动0.16分钟;(4)体育活动0.77分钟;(5)看戏看文体表演0.78分钟;(6)书法绘画集邮摄影创作0.82分钟;(7)吹拉弹唱等自娱活动1.68分钟。农民闲暇时间的分配情况是:
一是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长,高达107.71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35.22%.但看电视的时间,一年四季分布不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120.73分钟、73.73分钟、99.10分钟、138.45分钟,农民冬季看电视的时间是夏季的1.88倍。农民夏季看电视的时间短,原因之一是,夏季农民晚上在户外乘凉聊天的多,看电视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一些。
二是每天闲呆闲聊的时间长。农民每天闲呆的时间为38.42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12.56%,位居26项闲暇活动的第三位。若加上户外交往交谈的44.29分钟(位居26项闲暇活动的第二位)和夫妻之间交谈的17.08分钟,三者高达100.57分钟(1小时41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32.89%,即占闲暇时间的近1/3.农民冬季平均每天“无事休息闲呆”的时间为56.34分钟,在四个季节中最长,其他三个季节的差异不太大。
三是,社交活动在农民闲暇生活中占有较长时间。农民的社交活动主要有探亲访友、串门聊天、户外交往交谈、与亲朋好友在外(或在家)一起喝酒聚餐等形式。农民每天探亲接待亲友的时间为13.31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4.35%,位居26项闲暇活动的第六位。若把每天户外交往交谈的44.29分钟也算作社交时间,二者合计达57.60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18.83%.农民户外交往交谈的时间四季差异较大,夏季与冬季分别为52.20分钟和60.17分钟,春季与秋季分别为32.39分钟和32.69分钟,冬季比春季多27.78分钟。
四是,打麻将、下棋打扑克是农民的主要娱乐性活动。农民每天打麻将的时间为19.45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6.36%,但位居26项闲暇活动的第四位;每天下棋打扑克的时间为7.59分钟,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2.48%,但位居26项闲暇活动的第十位。农民冬季打麻将的时间最长,平均每天为38.69分钟,而夏季只有8.60分钟,冬季比夏季多30.09分钟。
五是,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短。农民平均每天从事体育活动仅有0.77分钟、游园、散步3.3分钟,两者加在一起才4.01分钟。许多农民认为,农业劳动是最好的身体锻炼,没有必要在进行体育锻炼。
六是,农民闲暇时间主要花费在看电视、闲呆、聊天、社会交往等消遣娱乐活动上,而真正属于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些学习提高型、发展型的活动的时间则很少。如平均每天学习与自学时间仅3.00分钟、看报纸8.65分钟,二者合计11.65分钟,占闲暇时间的3.81%.而平均每天观看各种展览为0.01分钟、书法绘画集邮摄影创作仅有0.82分钟、吹拉弹唱等自娱活动仅有1.68分钟。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平均值有时难以反映具体个案的情况,也难以代表农民的整体水平。如农民平均每天“书法绘画集邮摄影创作”的时间为0.82分钟,是因少数人每天从事此类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而提高了此类活动的平均值,但实际上多数人没有参与此类活动。在书法类活动中,受访者中只有2名书法爱好者,其中有1位每天练书法两三个小时。书法绘画,在农村基本上是男性从事的高雅的闲暇活动。每个村都有几个书法爱好者,但都是男性,女性几乎没有此类闲暇活动。调查显示,男性平均每天“书法绘画集邮摄影创作”的时间为1.44分钟,而女性为0分钟。
(二)农民的闲暇空间
闲暇空间是构成人们闲暇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参与的活动类型、其活动的物质环境与社会背景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休闲空间。一个人所处的情境(由阶层、种族、年龄、性别等定义)会影响到他家庭、工作、社交的场景,从而影响到他有什么样的空间承载自己的休闲体验(卡拉·亨德森,1996)。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在探讨农民的闲暇空间时,着重研究农民闲暇生活的客观环境,如闲暇活动场所与设施、闲暇活动地点等。
8个村的闲暇活动场所和设施情况是,读书看报场所:仅丽阳村、田庄村有图书室,其他村均无。电影戏剧场所:丽阳村、田庄村、徐村3个村有戏台子,可演戏放电影。农户红白事请戏请电影,一般都是戏班临时搭建戏台。体育活动场所,除各村的学校里有体育活动场所外,村里没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在发达的村庄,如丽阳村、徐村,一些农户家里有乒乓球台(水泥板的),有的农户有台球桌(多数以赢利为主),徐村有一个个人建的游泳池(商业性的),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冰。各村没有专门的消遣娱乐场所和社交场所。大街上、小商店、食品店门前,常是人们打麻将、下棋打牌、聚集聊天的地方。可喜的是,徐村、丽阳村,出现了个人开设的网吧,现代化的闲暇活动开始出现在农村街头。集贸市场:下三土门村、刘堡村、固城村没有集贸市场,也没有定期集市;西双坦村每天下午有个小集市;其他4个村都有定期集,每五天一个集,集的规模较大。此外,丽阳村、徐村两个村都有庙宇,每年有一次规模较大的庙会,庙会期间,农民们交流物资、接亲待友、娱乐休闲,很是热闹。西双坦村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天主教堂,是天主教教友经常活动的地方。
农民对村里闲暇活动场所的看法是,69.1%的农民认为没有读书看报场所,67.2%的农民认为没有看电影看戏的场所,81.0%的农民认为没有体育活动场所,77.3%的农民认为没有消遣娱乐场所,72.2%的农民认为没有社交活动场所。
农村闲暇活动场所少,使农民的闲暇活动基本上在家里进行,自家庭院成了农民闲暇活动的第一空间,家庭闲暇娱乐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民闲暇娱乐的主要形式。如农民娱乐活动的地点:主要在自己家里的占52.4%、家里家外各占一半的占21.7%,在公共场所的仅占8.6%;农民社交活动地点:主要在自己家或别人家的分别为9.0%和20.1%、在公共场所的仅占26.5%、家里家外各一半的占26.5%、在公共场所的仅占26.5%(农民闲暇活动主要地点的具体情况见表2)。
上述资料说明,目前在中国北方农村,农民的闲暇空间狭小,一是公共闲暇场所和设施短缺;二是农民闲暇活动的地点主要是在农户家里,农户庭院是农民闲暇活动的第一空间;三是除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外,农民的日常生活的闲暇空间基本局限在本村的范围之内,闲暇生活保持了乡土社会的“地方性”(费孝通:1985:4)。
研究农民的闲暇空间,还不能不谈农村闲暇活动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问题。这也是困扰农民闲暇生活质量与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现在多数农村的基层组织的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对农民文化生活顾及不上,农民的闲暇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组织状态。像丽阳村、田庄这样能在春节或庙会期间,请外面的文艺团体来村里唱几天戏,已是少数。多数村庄的文化娱乐活动基本上是农民自发组织或红白喜事请的电影或戏班。在问及“您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由谁组织”(注:本题可以同时选择3项),37.4%的农民认为“本村没有文化娱乐组织”,44.3%的农民认为是村委会(包括妇委会)组织的,认为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红白喜事请的电影或戏班”和“村民自发组织的”的分别占35.2%和33.1%,认为是“民间组织”的占16.4%.家族或宗族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功能已经削弱,仅5.0%的农民认为文化娱乐活动是由“家族或宗族”组织的。
(三)农民的闲暇活动结构
闲暇活动的结构是复杂的,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从活动内容来看,一般把闲暇活动划分为消遣性的娱乐活动和提高性的学习创造活动(王雅林,1988)。有的学者将闲暇活动的类型细划为:一般消遣型、娱乐充实型、学习提高型、自我发展型(沈康荣,1999)。也有将之分为潜能型、陶冶型、延伸型、调剂型的(王琪延,1999:22)但是无论从哪种角度来分,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总是有一定的兼容性,在消遣中蕴含着求知,在娱乐中蕴含着发展,所以很难分清娱乐与求知、消遣与发展。根据农民闲暇生活的实际状况,我们将农民闲暇活动分为消遣型、社交型、学习型和闲呆型四种。
闲暇活动结构,是衡量闲暇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闲暇活动核算具体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次数、活动场所(设施的利用)、活动支出、活动的同伴、满足情况等。
1、闲暇活动内容
表3显示,农民在空闲时间里参与的最多的闲暇活动依次为:第一是看电视或听广播,占69.5%;第二是串门、与邻居聊天,占46.5%;第三是,和家里人聊天,占37.0%;第四是,看书报杂志,占27.4%;第五是,休息,什么也不干,占21.9%;第六是,逛街赶集,占17.7%;第七是,打麻将,占16.1%;第八是,走亲访友,占15.1%;第九是,打牌下棋,占10.6%,第十是,找亲朋、熟人了解科技经济信息,占8.2%(表3)。
从这10项活动内容看,主要属于消遣娱乐型的活动有看电视或听广播、和家里人聊天、逛街赶集、打麻将、打牌下棋,5项合计150.9%(占全部活动294.7%的一半以上);属于社交型的活动有串门与邻居聊天、走亲访友,2项合计占61.8%;属于学习型的是看书报杂志、找亲朋、熟人了解科技经济信息,2项占35.6%;属于闲呆型的即休息、什么也不干,占21.9%.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北方农民的闲暇活动以消遣娱乐型为主,它占农民闲暇活动总量的一半以上。
我们从农民参与较多的闲暇活动中选择看电视(消遣娱乐型)、串门聊天(社交型)、看书报杂志(学习型)三种活动分析一下农民闲暇活动的具体内容。调查显示,在10个电视栏目中(注:本题可以同时选择2项),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依次为新闻(占43.8%)、电视剧(占39.9%)、焦点访谈(占28.2%)、法律知识(占17.8%)、戏曲(占16.1%)、综合文艺(占16.1%)等。农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以娱乐为主。相比之下,与学习和农业生产有的关的节目如文化教育、农业科技人们看的较少,二者仅占2.9%和10.7%.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劳动的农户,如养殖专业户、蔬菜大棚户等,���些人员常常喜欢看农业科技和经济商品信息。因有的农民对电视广告很反感,所以在回答此题时,没有选择“经济、商品信息”。
看书报杂志,是农民学习型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在问及农民“喜欢看什么书”(注:本题可以同时选择2项)时,农民的回答是:喜欢看种养殖技术的占28.1%、武侠小说占26.3%、生活常识占26.1%、维修技术占17.8%、历史读物17.8%、一般文艺作品16.1%、科普读物14.6%、人物传记和剪裁与编织各12.9%.在本题的选择中,一些不看书的农民没有填答此题,所以造成了该题缺失值较高。
串门聊天或户外聊天,既是农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民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聊天”真正体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闲在”。农民的“聊天”主要是“闲聊”,其中“闲谈,没有具体内容”的人占48.7%,加上属闲谈范围之内的谈论“邻里的新鲜事”、“各家的生活琐事”,三者合计高达87%,占聊天者的近半数。除闲谈外,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子女教育,谈论“子女教育问题”的人数占32.3%.从聊天内容看,农民对村里的大事不太关心,仅有11.2%的农民谈论“村里的大事”、1.2%的农民谈论“村民民主与自治”(注:本题可以同时选择2项)。
2、农民参加闲暇活动的范围
从表4可以看出,在14项活动中,有4项活动农民参加的人数不足10%,其中仅有2.2%的人去过游戏厅舞厅,4.8%的人参加过宗教活动,(在个人宗教信仰方面,被调查者有25人信奉天主教,2人信奉佛教,二者占样本总量的4.9%,与此基本吻合。说明基本上是在教者参加宗教活动。)6.3%的人参加过武术、跑步活动,8.5%外出旅游过。农民参加人数最多的闲暇活动是走亲访友(占个案的91.0%)、逛街赶集(占个案的85.1%)、看书报杂志(占个案的58.7%)。而其他7项活动的参加人数均低于50%,其中少于1/4的人参加的活动有3项:打各种球类(16.8%的人参加过)、学手艺学技术(20.0%的人参加过)、看电影(22.2%的人看过电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农民闲暇活动的种类比较集中、闲暇活动范围比较狭窄。
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民看电影、看戏和文体表演、进游戏厅舞厅、外出旅游四项活动的次数90%左右的人集中在一年9次以内。逛街赶集、读书看报是农民参与人数多、参与频率较高的闲暇活动。实际上,在经济发达的村庄,农民看戏的时间非常集中,主要是过春节或庙会时请外面的剧团到村里唱几天(3—5天或5—7天不等)戏,或谁家办白事,请几场戏。
综合表3和表4可以发现,农民闲暇活动的特征为:一是以一般性的消遣娱乐活动为主;二是参与的闲暇活动种类少;三是农民的闲暇活动圈小。
3、闲暇活动的同伴
农民户外娱乐活动的同伴,在514个有户外娱乐活动的人中,排在第一位是邻居,占49.2%;第二位是朋友,占32.5%;第三位是子女,占29.4%;第四位是配偶,占24.1%;第五位是单独活动,占16.1%(见表5)。
户外学习活动的同伴:在208个有户外学习活动的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单独活动,占65.4%;第二位是子女,占27.9%;第三位是同事,占15.9%.
户外体育活动的同伴:在98个有户外体育活动的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单独活动,占32.7%;第二位是朋友,占29.6%;第三位是与子女在一起,占25.5%;第四、五位分别是同学、同事,二者都是21.4%.
户外社交活动的同伴:在481有户外社交活动的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邻居,占54.7%;第二位是朋友,占32.8%;第三位是亲戚,占23.7%;第四位是同事,占22.0%;第五位是本家族、本宗族的人,占21.6%(见表5)。
旅游活动的同伴:在47个有旅游活动的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配偶,占51.2%,第二位是子女,占48.9%,第三位是朋友,占25.5%,第四位是单独活动,占21.3%,第五位是父母,占17.0%.
综合上述五种农民闲暇活动的同伴,可以看出,农民闲暇活动的同伴第一是邻居,第二是朋友,第三是子女,然后才是配偶等。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人有男人的活动圈、妇女有妇女的活动同伴,夫妻一同参加闲暇活动的机会不多(除一些约定俗成的必须由夫妻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一起参与红白事,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夫妻二人也是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任务或角色)。在问及“夫妻是否一起参加闲暇活动”时,回答“经常一起”的只占19.9%,回答“从不一起”的占21.5%,而“偶尔一起”的则高达58.6%.这也证实,在北方农村,多数夫妻只是偶尔一同参加闲暇活动。
(四)农民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及评价
调查发现,虽然农民闲暇生活的空间狭窄,可资利用的闲暇活动场所和设施不多,农民对现有的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比较低,但农民对自身的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的满意度及评价却比较高。综合表6、表7和表8,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及评价有如下特征:
(1)对各类时间满意度最高。通过比较满意度的平均值,我们会发现,在农民对其生活时间、闲暇生活质量和闲暇活动场所的三方面内容的评价中,农民对其生活时间的满意度最高。如对“个人休息时间”、“生产经营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满意度的平均值都在2.40分以下,其中对“个人休息时间”很满意的占24.4%、基本满意的占32.0%、不太满意的占9.2%、很不满意的仅占3.0%,平均值为2.34.在五种时间中,满意度最低的是“消遣娱乐时间”,很满意的占15.6%、基本满意的占23.0%、而不太满意的则达到20.6%、很不满意的达到7.4%,平均值为2.81.为什么农民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满意度比较高?估计这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农民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的心态有关。农民常说,“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能不满意吗?”“因为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所以满意。”
(2)对主体闲暇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客观条件的满意度。比较6、7、8三个表及其平均值,我们会发现,农民在闲暇生活主客体方面满意度的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活时间(总平均值为2.54)、闲暇生活质量(总平均值为2.75)、闲暇活动场所(总平均值为3.32)。农民对自己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闲暇客观条件之一的各种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在闲暇生活五个方面的满意度上,农民对夫妻共度的闲暇时间状况的满意度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在“闲暇伙伴”中分析的“夫妻一同参加闲暇活动的机会很少”的缘故。从总体上看农民闲暇时间的供给是充足的,闲暇活动选择的自主性强,加上电视机、VCD 或DVD 等基本的家电闲暇设施的日渐普及,农民家庭拥有了消遣娱乐的基本条件,故农民对自身的闲暇生活质量满足度较高。
(3)农民对闲暇活动场所满意度最低。调查显示,农民对五种闲暇活动场所的满意度都比较低(平均值都在3.20以上)。在五种场所中,不满意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体育活动场所、消遣娱乐场所、社交活动场所、读书看报场所、读书看报场所。如对“体育活动场所”很满意的仅有6.8%,基本满意的为14.0%、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则高达31.8%和21.0%,平均值为3.44.
(4)“无奈”的满意。在回答3个满意度方面的问题时,我们多次听一些农民说“不满意怎么着啊!”“不满意也没办法啊!”“不满意也改变不了现状啊!”等类似的话语。这些都反映出农民的“无奈的满意”心态。可以说,目前农民对闲暇生活满意度看起来比较高,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农民闲暇生活质量比较高。农民闲暇生活的满意度还处于初级的、低要求的水平上。谈到农民“无奈的满意”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回答问卷的另一个问题“对本村的生态环境是否满意”时,一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村庄的农民说,“从心里讲,村里的环境污染太厉害了,但我得填满意,不然政府关闭了村里的砖窑厂,农民就更没有挣钱门路了。”
比较满意度的3个表,还会发现回答对各种场所满意度的人数远远不如回答生活时间与闲暇生活质量的人数多。在调查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农民对此题的回答不太感兴趣。问其原因,有的回答“有电视看就行了,有没有这些场所,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说:“有也行,没有也行,当然是有了好啊!”“有了这些场所,还得多花钱,还是没有好。”一个经济欠发达村的农民说“村里虽然没有这些场所,我们还的填满意,不然要是建设这些场所,还得向农民集资,增加农民的负担。”有的农民甚至不愿意回答或不想回答对闲暇场所满意度的问题。这些情况和现象说明,并不是农民不需要闲暇场所,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担心闲暇场所带来得经济负担。
(五)农民的闲暇价值观
1、“挣钱第一,闲暇第二”的价值观
从农民对“工作”与“休闲”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推断,现阶段“闲暇”在农民生活中还处于次要地位。调查发现,在关于“工作与休闲哪个更重要”的选择中,仅有1.2%的人选择“休闲比工作重要”,而选择“工作比休闲重要”的人数则高达57.4%,选择“工作与休闲同等重要”的占36.8%,持“无所谓”态度的占4.6%.在这题的选择中,农民的态度不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而是态度明朗,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当然是工作(挣钱)重要啦”,所以选择“无所谓”的人很少。可见“挣钱第一,闲暇第二”,是当前多数农民的生活价值取向。这与北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年龄是闲暇差异的一个重要自变量,年龄不同,人们的休闲价值观不同。在选择“休闲比工作重要”的5个人中,1人年龄在40—49岁之间,4人在50岁以上。选择“工作比休闲重要”的年龄群体依次为40—49岁的占67.1%、30—39岁的占64.1%、50岁以上的占59.3%、29岁以下的占34.4%.为什么40—49岁选择“工作比休闲重要”的人最多,估计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儿女结婚盖房都需要钱,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缘故。而随着年龄的递减,农民选择“工作与休闲同等重要”的情况依次为:50岁以上的占29.1%、40—49岁的占29.4%、30—39岁的占32.7%,尤其是29岁以下的高达58.9%.这说明,闲暇的价值,在新一代农民的眼里得到了认同和提升,闲暇意识在新一代农民中开始觉醒。
从职业选择的角度,也可以证实农民(尤其是中年农民),现在的主要生活目标,还是想多挣钱,对工作时间之外有没有闲暇时间并不太关心。用一些农民的话说“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也没事儿”。“选择职业,当然是选择挣钱多的啦”。
表10显示,农民在职业选择中,除55.9%的人兼顾工资与闲暇时间、选择“工作一般(月工资700元左右)、劳动时间略长(每天9小时),工作时间之外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外,在“工资高闲暇少”与“工资低闲暇多”选择上,35.4%的农民首先选择“工资较高(月工资1000元以上)、劳动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工作时间之外闲暇时间较少”,而选择“工资较低(月工资不足400元)、劳动时间短(每天不足6小时),工作时间之外闲暇时间较多”的农民仅占8.7%,前者是后者的4倍。这也印证了现阶段北方农民闲暇观念淡漠与“挣钱第一,闲暇第二”、“先挣钱、后闲暇”的闲暇价值观。
2、闲暇消费意识淡漠
如果有足够的钱,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农民会选择什么样的消费?调查显示(见表11),在9项可供选择的消费中,农民首先选择的是子女的教育消费、投入建房或买房、生产性投资,三者的百分比依次为71.1%、50.4%、47.1%,家政服务消费是农民选择人数最少的消费(仅占6.6%)。而仅有的两项闲暇生活消费“消遣型的文化娱乐消费”与“旅游消费”,只占8.4%和10.3%,排在倒数第二位和第三位,只比选择“家政服务消费”的比例高些。可见,现阶段农民闲暇消费意识淡漠,闲暇消费并没有受到农民的关注。
现在农村,攀比性消费日趋加重,攀比消费的投向主要是住房消费、婚丧嫁娶消费、人情消费,三者在农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日渐加大,既影响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挤压了正常的物质生活消费,又挤压了闲暇文化消费。本项调查显示,2000年8个村农民家庭消费的总支出是8086.23元,其中年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74.58元,仅占农民家庭消费总支出的0.92%,排在13项消费支出的第12位(仅比排在最后的各种社会保险支出52.58元,多20元),而人情交往支出则高达502.61元,是文化娱乐消费的6.74倍。
(六)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发现北方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可以概括为:
1、生活时间结构的特征:一是四季差异明显,无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二是因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的不同,农民之间的生活时间结构差异性明显。看电视、闲呆闲聊和社会交往,构成农民闲暇生活的三大时间,而学习型、发展型活动所占时间的比例很小。
2、闲暇空间狭小。农户庭院是农民闲暇活动的第一空间和主要空间。农村公共闲暇活动场所、设施及组织机构短缺。农民日常闲暇空间基本局限在本村地域之内。
3、闲暇活动结构主要由消遣娱乐型、社交型和闲呆型活动构成,而学习型、发展型活动所占比例较低。闲暇活动的特征:一是以一般性的消遣娱乐活动为主;二是闲暇活动种类少、时段集中;三是农民的闲暇活动圈小。
4、闲暇心态:农民对主体闲暇生活的满意度高于客体,但心态复杂。农民闲暇意识淡漠,多数人持“工作第一、闲暇第二”的观念。
四、问题与讨论(略)
原文表格略,请参看文章原始来源。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3号
邮编:050051
email :tiancuiqin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