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内需,没有简单药方
曹锦清*
摘要:出口导向,成绩很大,问题很多,向内需转型,迫在眉睫。为此就必须要让工人农民组织起来,获得参与一次分配的权利,但是目前却难以实现。旧模式无法为继,新转型又难以短期内稳定地完成,这就是中国面临的两难困境。对付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药方。
一、为何需要扩大内需?
一提起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家首先会想到广东。其实不只是广东,江浙模式也是出口导向的,整个东部地区都是如此。东部地区又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因此说广东模式,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反思或超越广东模式,就是反思或超越近30年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工业化国家初期,大都要经过一个依赖出口带动增长的阶段,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莫不如此。19世纪前期,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其主要产品纺织品,三分之二出口国外,只有三分之一销往国内。至于日本,大家看看电影《啊,野麦岭!》就知道了。那时候日本的工厂跟今天深圳东莞的加工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无非是压低工人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缺乏劳动福利保障,等等。依赖国外市场,就不太在乎本国工人的收入。不过,世界工厂的地位,常常就是这样奠定的,出口导向模式的历史作用不能一笔抹煞。
出口导向模式,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上一个台阶,要向内需导向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模式转型。内需导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侧重出口,忽视内需,就会忽视国内购买力即工人工资的提高,就会忽视企业的升级换代。反过来,也是如此。企业升级换代了,工人的工资会随之升高,购买力增加,对出口的依赖度就减弱了。除此之外,还要允许工人拥有组织权,起码要拥有发言权。只有这样,才能使劳资博弈趋于正常化和日常化,才能促进工人收入的提高,从而扩大内需。如若不然,经济发展将永远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随之社会矛盾也会趋于激化。
发达国家大致经历了以上的发展过程。国际经验证明了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的客观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