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其他分支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低水平均衡”及其突破

2024-06-30 作者: 杨再苹,李棉管

作者简介】杨再苹,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棉管(通讯作者),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4年第4期/《公共行政评论》2023年第5期。

内容提要】乡村多样性现实和乡村振兴分类推进的政策要求,呼唤更为丰富的乡村类型研究。尽管“空心化”所导致的“乡村衰落”已经成为诸多乡村振兴研究的默认起点,但以B县为代表的“三区三州”地区可能会成为这一默认共识的“视野盲区”。这类地区在人口流动上呈现出明显的“域内流动”特征,而过往的区域发展阶段论或者“封闭说”无法很好地解释这种流动模式得以维持的原因及其对乡村发展的影响。B县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是以人口“域内流动”为表征的“低水平均衡”发展陷阱,使得在“空心化语境”基础上建立的政策议程与该类乡村面临的首要困难不匹配:与“空心化”议题中“人的流失”相比,“低水平均衡”面对的是人口域内流动和低人力资本带来的负反馈问题。然而,B县在合法性逻辑和内部效率的主导下,采取“情境性抽离”的做法推进乡村振兴,导致了“低水平均衡”的再生产。建议避免照搬“空心化”较强地区的做法,以嵌入性的政策实践来突破“低水平均衡”,并在充分考虑“人口在地化”优缺点的基础上统筹产业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关 键 词】乡村振兴/三区三州/ 低水平均衡/ 乡村衰落/ 人口流动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