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人口学

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挑战与机遇

2021-10-28 作者: 杜鹏 韩文婷




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机遇与挑战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智慧社会建设和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丰富老年生活创造了新的机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深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老年人在利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后文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要显著提升、便捷性要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要更加高效协同,要基本建立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这既是对过去一段时期老年人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中遇到困难的全面梳理,也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和老年人数字包容社会建设制定了规范,在互联网与老年生活的协调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过程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高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需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那么,在不断弥合数字鸿沟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机遇?

在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和智慧社会的建设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服务可以帮助政府和老年人应对老龄化挑战。通过上网,老年人能够了解健康资讯、与家人保持联络、在网上购物、使用政务服务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提升社会参与水平,促进积极老龄化过程(WorldBank2014)。中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快速推进的交汇期,互联网在拓展基本公共服务、促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增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建立数字包容的老年友好社会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数字包容是指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个层面(即社会生活、就业、政治参与、健康、娱乐等)促进均衡和促进社会参与的程度(eEuropeAdvisoryGroup,2019)。Parsons和Hick(2008)指出,关于互联网使用的研究已经从描述“数字鸿沟”的静态特征转变为调查数字包容的过程。世界银行在2014年的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WorldBank,2014)。

本文将从我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发展状况、内容特征,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入手,分析老年人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从国家治理角度为构建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提出建议,并展望数字化时代为老龄社会治理和老年生活带来的新机遇。

1.互联网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1.1互联网不断深入老年人生活

总体来看,中国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上呈现出人数和比例迅速提高、使用功能日渐丰富、使用体验更加全方位,以及在线上购物、关注资讯等领域特征明显等趋势。

首先,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上升态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26.3%,而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1.2%。从CNNIC发布的历年网民年龄结构数据中可以看出(见图1),2012年以来,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则更是在2019年占比(13.6%)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此外,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银发”群体陆续“触网”,提升了数字社会人口结构的多元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

1 2000~2020年中国网民50岁及以上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变化趋势

Figure1 ProportionsofSeniorInternetUsersinChina(2000202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历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整理


其次,中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体验更加全方位。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总体上,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仍然集中于通讯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如能够使用微信基本功能的老年人已高达80%以上。但一些在人们印象中专属于年轻人的便捷功能也渐渐融入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已经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支付功能、1/3的老年人会使用网络购物,互联网也已经成为老年人进行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2018)

再次,老年人在线上购物、关注资讯等领域特征明显。老年群体线上消费额高速增长,且具有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以及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等特征(沈光倩、杨波,2017)。养生保健和疾病、国内时事和军情等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资讯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2018)

1.2老年人口新变化助推互联网使用

1.2.1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5%(国家统计局,2021)。预计2021年底这一比例将超过14%,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在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0%和38%,老年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4.12亿人和4.80亿人。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都将是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持续攀升的阶段(杜鹏,2021;翟振武、刘雯莉,2019)。新中国成立之后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中的后两次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波将依次在2022年和21世纪中叶接踵而至(原新,2021a),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将使老年群体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点目标对象之一。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多个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探索发布不用输入文字和大字版的搜索引擎及应用软件,吸引和方便老年用户使用。

1.2.2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大量相关文献表明,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互联网技术经验和获取的最一致的全球预测因子(Vicente和López,2011)。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在变化,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比于当前处于老年阶段的人口,未来相继步入老年期的“新一代”老年人口将有着越来越高的受教育程度,不仅文盲比重大大降低、受教育年限更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重也将大幅提升(翟振武,2019)。得益于和平年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一代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也将有所提高(翟振武、刘雯莉,2019)。

1.2.3老年人口队列变化将助推互联网使用

有研究表明,造成老年数字鸿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那些出生和成长就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人与那些没有信息通信技术的人之间的差异(徐芳、马丽,2020)。随着现在的中青年“数字原住民”将来步入老年,老年互联网使用者也会持续增加。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呈现倒U型,其中30~39岁组占比(20.5%)最高,40岁之后,年龄别占比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这说明越晚出生的人口队列,互联网普及率越高。随着这些队列的人口带着自身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使用特征陆续步入老年期,也会使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更高、涉及功能更加丰富,从而更大程度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红利。

2.互联网时代老年生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1老年人存在“数字融入”困难

老年人的数字融入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数字包容状况。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生活事务都已经网络化。熟悉互联网应用和操作的年轻人享受到了网络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是对无法熟练使用互联网操作的老年人而言,日常生活则面临重重困难。在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促进作用的同时,老年人在适应数字生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激发我国数字化建设热潮的同时,也使老年人“数字融入”困难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关注的重点和痛点。这导致老年人无法平等享受数字化社会的便利,成为弱势群体,甚至被排除在外(程云飞等,2018)。

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比例迅速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面临“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如“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老人乘公交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停车拒载”等。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仍是目前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46.0%。本文据此推算,大约1.91亿老年人是非网民,占老年人口总体的72.3%。他们由于无法接入网络,而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其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排在首位,占非网民的27.2%;其次是无法使用现金支付,占25.8%;买不到票、挂不上号占24.9%;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和无法及时获取信息分别占24.6%和22.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

2.2老年人“数字融入”困难形成原因

以往对老年数字鸿沟形成原因的研究结论可以大致归纳为3个方面。从老年人主体角度来看,老年人在生理机能、认知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均处于弱势(潘曙雅、邱月玲,2021),其物理接入条件、使用技能、面对新事物的态度成为造成老年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Cullen,2001)。从客体角度来看,互联网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易用性也会影响老年人的使用状况(胡安安等,2017)。社会和市场忽视老年群体需求,在推出产品或服务时主要针对年轻一代,在设计和内容上缺乏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从支持环境来看,缺乏对老年人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和引导,政府在更好地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服务老年群体“数字融入”方面的作用也亟待提高(刘斌,2021)。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造成当今老年人融入互联网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上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的能力与互联网应用深入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速度存在差距,老年群体在互联网接入、获得所需数字内容以及运用互联网资源改善生活的能力方面与中青年群体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主观上互联网应用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用场景的设计对老年人的特殊性考虑不足。

首先,从互联网发展来看,1994年以来,中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使用群体发生显著变化,老年数字鸿沟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回顾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工作工具阶段,只有少数工作岗位才需要使用互联网,老年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必使用”,1990年“数字鸿沟”概念的提出主要是指能够上网和不能够上网导致的差别。第二个阶段互联网使用扩展为“可用可不用”的个性需求。在21世纪前十几年,随着互联网通讯和博客软件的发展,互联网使用成为更多人日常交往和网络交流的个性选择方式,应用主体仍然是年轻人,是否使用互联网对老年生活的影响依旧不大,绝大多数公共服务和资源的获取还是依靠传统的线下方式。第三个阶段是最近几年,互联网使用日益成为“不得不用”的生存基础。从2017年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始完全取消人工售票服务,代之以互联网购买门票或网上预约挂号之后,大量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应用都与互联网使用密切联系在一起,互联网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则对全方位的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起到加速推动的作用,个体不仅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参与工作、购买商品、享受服务,日常出行也因需要随时出示“健康码”而更加依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随着数字化政务和服务的快速推进,互联网从部分群体的需求和选择演变为个体获得各种服务的“先决技能条件”。互联网对于个体来说,从以往“可用可不用”,变为现在的“不得不用”。总体上,互联网在每个阶段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的使用目的和应用范围已经与最初阶段完全不同,实现了从满足部分群体需求向面向全体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在第三个阶段之前,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并不存在密切联系,但现在互联网与老年生活的互动关系已经需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

其次,老年人过去使用互联网遇到的困难往往被归因于数字鸿沟问题,但当是否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成为老年人获得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时,我们就必须从互联网应用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用场景的设计方面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给予充分考虑,否则就会使互联网应用能力

成为老年人平等获得社会服务的新门槛。许多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在推行之初预设所有人在使用时都有相同的设备、知识和技能条件,是为全民上网而做的通用设计,忽略了老年人和某些群体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困难。当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或缺的必备技能,并且在产品、服务和制度设计中忽略了某些群体在设备、技能、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时,累积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互联网应用本身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服务需求,使社会全体的生活更加便利,使服务对象更有获得感。因此,我们在追求便利、经济、快捷等主要目标时,也必须考虑到日益扩大的老年群体将成为互联网资源获得和日常生活服务的重要对象。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兼顾各类人群数字化应用的环境和数字素养差异,努力建设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因为“在没有数字包容的地方,人们不太可能意识到互联网具有改善自己和周围人生活,以及为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公民生活做出贡献的潜力”(饶权等,2021)

智慧社会建设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技术应用将会日益造福老年人生活。从互联网应用角度来看,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互联网接入上的数字鸿沟正在不断缩小,而在互联网内容获取和利用互联网资源改进生活方面的问题将日益成为构建数字包容社会的重点。随着政府的规范措施不断完善和数字技术应用适老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趋于弥合,但预计仍会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构建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将会是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

2.3构建数字包容的互联网环境需要从加强老龄社会治理高度统筹解决

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缩小数字资源利用差距、构建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需要从加强老龄社会治理高度统筹解决。老龄社会治理是指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指导下,站在国家治理的视角所作的全局性、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努力,其目标在于激发“治理红利”。构建老年数字包容的互联网环境和数字生活,需要遵循1个核心,从3个角度切入,由5个主体联动共同实现。

1个核心:即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面临的特殊困难,为老年人提供公平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互联网红利的机会。

3个角度:即客观技术角度、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角度,以及发挥老年人主体能动性角度。在客观技术方面,既要开发适合老年群体技能和需求的新技术,加强智能设备和服务的适老化建设,实行“科技向善”(陆杰华、郭芳慈,2021),推动互联网和数字社会的发展,也要保留传统服务渠道。在涉及老年人的高频服务场景中,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便利群众生活才是根本目的和推广一切技术的出发点。在构建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方面,应该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互联网使用的同时,尊重他们使用传统技术的权利。对老年人的学习和融入过程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构建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打消老年人对个人信息泄漏、在线支付、操作失误等的顾虑。在发挥老年人主体能动性方面,由于老年人对使用智能技术和参与互联网信息共享抱有极大热情,因而应当予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5个主体:即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动、社会联动、家庭支持、老年人参与的“五位一体”新格局。








2 构建老年数字包容的互联网环境和数字生活示意图Figure2 SchematicDiagramofBuildingaDigitallyInclusiveInternetEnvironmentandDigitalLife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绘制

2.3.1政府引导

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不断推进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出发,政府应承担起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的责任,并根据各地人口老龄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审批、资金和宣传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刘斌,2021)。可通过给予资金支持和项目投入带动社会各界参与,也可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市场潜力(刘述,2021)。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从多方面考虑和规划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极大地促进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市场培育(左美云等,202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施方案》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7个场景出发,给出相应的智慧技术解决方案,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智慧服务的便利,开启了智慧健康养老的新阶段。

2.3.2市场主动

通过好的产品设计解决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时的“不安”“不满”“不便”问题,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使用网络。企业要主动而为,挖掘巨大商机,使庞大的老年人口成为新的蓝海(刘斌,2021)。设计符合老年人特征、增加老年人数字融入信心与行动的产品和服务,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基本要素入手提升老年人的接纳程度(高芙蓉,2010)。

2.3.3社会联动

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是推进其数字融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老年教育机构、老年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应当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刘述,2021),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技能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并通过宣传减少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恐惧感。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移动应用程序,宣传安全、科学的保健、服务和法律等各类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社会层面的代际和谐、长幼共融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鼓励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进行数字反哺,是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弘扬尊老爱老传统文化的时代新意涵。可在老年人陪训课程中邀请大中学生志愿者担任助教,以增进代际交流(刘述,2021)。对于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朋友、同事和邻居等朋辈群体可以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通过提供模仿参照物、形成社交圈规范压力以及提供精神支持,成为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刘入豪、邱乾,2020)。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助更易产生共鸣和共情,从而能够极大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学习成效。在进行数字素养培训时,不仅要关注老年人,也要关注中年人和准老年人,他们学习能力更强,获得必备的数字技能之后会将其带入老年期。

2.3.4家庭成员支持

老年群体内部使用互联网各类功能的需求异质性较高,且由于记忆力和认知水平下降,大部分老年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学习互联网使用技能,这使得统一的技能培训课程难以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家庭成员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最容易获得老年人的信赖,应当积极关爱老年群体,由家庭内年轻一代帮助老年人克服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帮助他们提升信息素养,鼓励他们拥抱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

2.3.5老年人积极参与

随着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互联网应用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将认同积极老龄化理念,克服新技术恐惧症,主动参与知识和社会的变革,积极探索和学习互联网使用技能,日益融入数字化时代。同时,老年人也会更加重视自身公平使用各项公共服务的权利,必要时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政府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需要不断开拓各种渠道,了解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需要,鼓励老年人积极表达在参与互联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2.4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时代

诸多研究已经表明,使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杰华、汪斌,2020;靳永爱、赵梦晗,2019),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Braun,2013;吕明阳等,2020),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杜鹏、汪斌,2020)和幸福感水平(Heo等,2015),降低其抑郁水平和孤独感(Cotten等,2014;Cotten等,2013),以及预防其认知能力下降(Myhre等,2017)。从人口队列视角出发,目前有互联网使用习惯的中老年人在将来还会继续使用,并且涉及功能更广、依赖程度更高、渠道更加多元。这启示我们思考,在内容上、形式上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让老年人使用得更加安全、便捷、经济,更加有互动感,更能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

推进数字化生活,构建人人可及的、包容性的智慧社会,需要改变老年人所处的被动接受状况,鼓励老年人主动融入和享受互联网环境及数字化过程,这将有助于老年人更充分地享受数字红利。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数字红利还将持续扩大,老年人的数字融入是智慧社会积极老龄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时代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

3 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和数字化相伴而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短期内给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带来巨大挑战,使适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长期来看将会为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智慧社会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在努力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发展助力老龄社会治理,为老年人赋权增能,使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文认为,可以从国家、社会、家庭和老年人4个层面抓住以下机遇。

3.1利用互联网提升国家的老龄社会治理水平

第一,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发展前景,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老龄社会治理能力,有力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第二,推进老龄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构建高效采集、汇总和联通的老龄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及时明晰老年人特征和需求的变化。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多部门老龄信息联动和共享,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打破碎片化治理的局面。

第三,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在政务、民生、医疗等各领域深入推进数字化进程,推动政府决策机制由传统的“个人经验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姚迈新,2020),使政府决策更具精确性和科学性。推进老龄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发展,提升政府治理效率,实现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老龄政务服务线上化,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能力。

第四,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养老服务的整合。利用远程医疗平台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服务差距,调动不同地区养老服务资源,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人员、老龄事业管理人才等的培养与调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五,利用互联网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公众号文章、短视频、直播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新途径,广泛宣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相关政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等,提升国民对人口老龄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施方案》提出,“将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可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智慧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2利用互联网开发老龄经济潜力与老年人力资源

第一,开发老龄经济潜力。中国老年人口增速快、规模庞大,收入水平迅速提升,孕育着巨大的银色消费市场,同时消费偏好逐渐向享乐型转变,消费场域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模式和内容渐显智能化(原新,2021b)。老龄社会的到来蕴含着巨大的新经济潜能和长寿红利(党俊武,2018),而“互联网+”将会为百万亿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变现提供史无前例的助力。

第二,促进代际和谐。老年人有能力跟上互联网的发展和享受数字化生活,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宣传新时代老年人形象,改变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年龄歧视。利用代际数字文化反哺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机会,促进年轻一代与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以及相互了解。

第三,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教育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大量资本进入在线教育领域,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上,面向老年人的系统课程几乎为空白。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用户享受公平、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而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线上教育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可以联合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体系,提供系统化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中老年人教育培训课程。此外,可以设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和匹配相关的老年人工作需求信息与工作岗位的用人信息,实现区域人力资源共享。建立线上线下相对接的老年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兴趣、特长推荐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

3.3利用互联网助力家庭智慧健康养老

第一,“互联网+”能够为居家养老服务带来新机遇,进一步增强对家庭养老功能的支持。“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实现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并通过设置评价反馈渠道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提升服务质量(睢党臣、彭庆超,2016)。

第二,用智慧养老产品助力健康养老。家庭能够利用各类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手机应用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延缓其机能衰退,提升其生活品质,实现健康养老(陆杰华、曹桂祥,2020)。

第三,拓展代际互动新模式。数字化时代在社会流动性提升的背景下为老年人提供了与亲人保持联系与沟通的便捷方式,同时拓展了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互动模式,通过文化反哺和沟通联络促进家庭和谐。

3.4利用互联网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

第一,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开发系列健康知识课程、保健训练课程、认知能力改善课程等,为老年人提供科学、正确的健康保健知识。

第二,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利用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开放的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渠道、多元的娱乐文化信息、便捷的亲友联络方式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第三,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利用网络课程开展终身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志愿服务,传播科学的隔代照料知识,促进积极老龄化。打造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形象,使他们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人生经验智慧、塑造新型老年人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使各类老年群体共同享受数字红利。老年人是内部差异极大的群体,各类老年群体在设备、知识、素养、需求等方面都不同。推进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建设不仅要关注健康老年人,也要关注失能老年人;不仅要关注城市老年人,也要关注农村老年人;不仅要关注居家养老老年人,也要关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互联网和老年生活的相互促进将使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能够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更加独立、自主、有尊严和有质量地生活。

4总结与讨论

4.1总结

针对近年来热议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集中表现出的我国老年人数字融入困难现象,本文结合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和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导致老年人数字融入困难现象的原因,提出从加强老龄社会治理高度构建数字包容的互联网环境,并对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老年人生活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展望。

中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快速深入到个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将会成为互联网和数字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部分,智慧社会建设将增进老年人福祉,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应用与公共服务的紧密结合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加强老龄社会治理的高度出发,系统性、科学化地筹划解决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难问题。构建老年数字包容的互联网环境和数字生活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客观技术、包容的社会环境以及发挥老年人主体能动性3个角度切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动、社会联动、家庭支持和老年人参与这5个主体的合力共同实现。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与深入为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高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需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智慧社会建设将会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实施方案》的提出也为我国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建设提供了新契机,老年人自身受教育程度与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口队列的变化也能不断提升其享受互联网红利的能力。由此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将会为老龄社会治理和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新机遇,有助于开发老龄经济潜力与老年人力资源,增进家庭智慧健康养老能力,以及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参与程度。

4.2讨论

数字包容是与数字鸿沟相对应的概念,更加强调对数字包容程度的测量。因此,当我们应对挑战的思路从数字鸿沟转向数字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思考数字包容社会的内涵与维度,并构建可行的数字包容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相比于数字鸿沟最初提出之时,中国当今的互联网参与率、参与方式和使用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数字鸿沟弥合状况如何?哪些问题在互联网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些风险受到了政策或法律的规范?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探讨的内容。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实施方案》已有一段时间,从构建智慧社会和数字包容社会的角度出发,后续研究可以尝试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总框架下,对《实施方案》出台之后我国的数字包容社会建设状况进行衡量与持续追踪。


(注释与参考文献从略,全文详见《新华文摘》2021年第18期)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