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社会分层

李明洁 :转型期社会阶层重构的语言学再现──以汉语泛尊称的社会分层为例

2007-04-21 作者: 李明洁
 《二十一世纪》网络版二○○三年七月号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有着国际标本意义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整个中国社会不论是政治意识、经济形式,还是文化观念和风俗形态都发生着史无前例的重大变革。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以至新阶层和新的阶层格局的形成都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中国和世界必须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者,我们直觉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上发生着的显着而又微妙的变化,一定会在社会语言的使用中有所体现。若以社群方言为参照系,其变化应该是以社会变化而导致的阶层分化为起因,以具有群体特徵的阶层方言的形成及其使用为结果。也就是说转型期社会阶层的重新整合、变化即重构都将在社会语言使用的层面上得以再现。

  那么,如何来验证我们的这个假设呢?

  我们发现称呼语是一个很适合这一论题的分析样本。因为称呼不仅是社会人际关系在语言中最系统、最直接的投射,而且还能折射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从中可以窥视一个社会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至於社会样本,我们则决定选择转型特徵最为明显、处於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上海。

  一、社会阶层与语言分析之间的关系

  1.我们选择泛尊称作为语言分析的指标

  我们首先需要说明社会阶层与语言分析之间是相关的。

  因为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人们的社会阶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言选择,从而形成了分属於特定阶层的「社会方言」中的「阶层变体」。而通过对阶层变体的研究又可以反过来印证、比对甚至构拟社会阶层的格局。

  我们选取泛尊称作为语言指标,把对泛尊称的态度(以下皆称作态度值)作为衡量手段。

  这是因为泛尊称是在最广泛的场合下社会成员普遍使用的带有一定敬意的称呼语,它最能集中体现人们在特定社会时期的整体价值倾向和当下社会心态的变化。我们从初步的调查报告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由於人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文化程度的不同,人们对各个泛尊称的态度值也就不尽相同。这些变化着的态度值异常敏感地显示出人们社会阶层上的差异。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一般性统计,我们感到有可能也有必要对以下两个观点进行验证,这就是:第一,对泛尊称的态度值是上海市各种层次的话语中体现社会差别的标记;第二,社会阶层的构成要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都对人们的态度值产生影响,且其影响呈某种趋势。

  2.社会阶层的确定标准

  那么,有没有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方法呢?我们开始在西方经典理论中寻找答案。

  「社会阶层」这一概念首先是在西方政治学中出现并成熟的,而且也广泛地辐射到西方其他人文学科。它根植於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它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也无不受其影响。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社会阶层」概念在西方社会语言学中的应用实例。

  二、用语言态度衡量社会分层的西方理论和方法

  1.关於社会阶层及其评估公式的西方经典论述

  (i )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

  我们研究上海市泛尊称的社会分布状况,首先就面临着贯穿在这个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分层模式。这里,我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