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济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随着城市启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如何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试验,没有现成的经验,在当时情况下,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是一条可行的办法。同时,根据改革要求和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渐进式改革方式,成为消化国外经验并进行制度创新的政策选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大批国外有关社会保障学科的著作和论文相继被翻译介绍到国内,例如,世界银行的《防治老龄危机》,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包括《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在内的社会保障译丛等。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有关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著作、论文和调研报告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社会保障学科的本土化和为改革决策服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前期研究积累和师资训练的基础上,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高等学校开始设立社会保障专业,或者将过去的工资福利专业改为社会保障专业,进行招生和人才训练,满足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开始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加强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例如,2003年我院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我院人口所在2006年成立社会保障研究室等。这些工作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学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社会保障学科发展目前初具体系和规模,但与改革要求和自身发展目标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从改革要求来讲,我国城市目前基本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是,这项体制改革尚未完成,而且面临着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覆盖面等制度层面的挑战。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农村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顺利转型,也是需要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
客观地讲,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近年来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1997年到1999年,我国关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先后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规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也加快了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体系建设,并开始恢复一度停滞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验。不少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单就这些改革进展而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把这项改革放到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去考察,那么,迄今为止的改革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社会经济转型既包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又包括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转型。这种转型的相互交织,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变得异常复杂和艰巨。如果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看成是由过去的国家福利制度向社会福利制度转型,那么,这个转型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两种转型过程中路径的制约。同时,社会福利制度转型本身也会对前两种转型产生重大影响。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它们不存在体制转型问题,并且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高福利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旨在完成其福利制度的转型。相比之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较低的收入水平下进行的,而且,又面临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学科,对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指导,对未来改革方案从政策设计上提出系统科学的方案,从而让下一步改革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社会保障学科的自身发展而言,目前已经出现了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的趋势。过去,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不同学科如劳动经济学、财政学、社会学、人口学、卫生经济学等大多从自身的领域来开展研究,相互之间的交集不多。然而,社会保障学本身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范畴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非常广的领域,很显然,这不可能是一个学科能够胜任的工作。从体制设计角度看,只有从多学科进行集成研究,才能为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既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又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家庭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就业、退休、养老保险、家庭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院人口所在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失业保险体制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借助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社会保障研究室等平台,做过并正在进行若干专项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少调查数据和研究资料,今后希望继续发挥这个平台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和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推动对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问题的集成研究和社会保障学科的体系建设。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