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社会工作

邓思贤 社工义工联动的有益探索:广州市义工联的社工义工联动之路

2012-07-09 作者: 邓思贤

社工义工联动的有益探索:广州市义工联的社工义工联动之路

邓思贤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7期。

  

201185,《南方日报》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大组织”带动“小草根”》:作为一个有近10年社区服务经验的社会团体,广州义工联近日筹措5万元启动“青苗计划”,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从各类志愿者组织申报的项目中挑选了11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予以资助,其中包括5个没有注册登记的草根志愿者组织。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尤其是扎根于社区的草根志愿者组织,由于本身组织架构规模小、缺乏项目经费、找不到可挂靠的“婆家”等原因,无法获得合法的社团身份,举步维艰,有的甚至半途夭折。广州市义工联与部分草根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以“大组织”带动“小草根”的做法,无疑为社区草根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官办社团”的华丽转身?

  成立于2002年的广州市义工联(全称“广州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是典型的“官办社团”,由广州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广州市工、青、妇、残联、退管办、老龄办、教育局、社保局、人事局、财政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按照当时的章程,其主要业务就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开发和整合优化全市义务工作资源……统一制订义务工作的标识、标准和义务工作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因此,成立后,义工联致力于推动建立自上而下的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义工组织网络,希望形成一个以市义工联为统领、层次清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义务工作管理系统。

  很快,在行政主导下,全市四级义工组织网络架构的牌子挂了起来。2007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11个区(县级市)成立了义工协会,114个街道成立了义工联络处,1139个社区设立了义工工作站。

  网络组织是建起来了,但“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开发和整合优化全市义务工作资源”,“统一指导管理”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伟大梦想却难以实现。

  为什么?原来,广州市义工联隶属广州市民政局属下的事业单位——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虽属“官办”,但既没有行政权,也没有独立的人、财、物等行政资源,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很难得到区、街、社区居委会的各级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响应。也就是说,这个按行政体制编织的志愿者服务网络,看似严密,实则是个空架子。

  义工联的经费来源统计显示,2007年度,义工联的服务收入、社会资助和会费收入均为零。其活动也几近于无。

  2008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社工类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队伍在广州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整个广州都沉浸在回应社会需求,创新社会管理的氛围里,义工联,作为参与和创新社会服务的一股力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是这一年,对社工有较深刻认知的邓世献被安排到广州义工联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成为它的实际当家人。

  “政府开始向社会组织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这给义工联带来了希望。能争取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就有资金;有资金就能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机构生存和维持运作的首要问题就可以解决。”邓世献说。对处于困境的公益社团而言,政府购买服务是一个激活自己的机会,但政府是“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义工联作为志愿者服务机构,能不能参与?

  “为赢得参与购买服务的机会,我们决定把义工联申请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且我们也具备转为专业社工机构的基本条件:一是志愿者工作与社会工作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二是我们义工联的工作人员中已经有部分是专业社工,人才条件成熟。”邓世献说。

  这一想法得到了义工联会长及部分理事的大力支持。2009年,广州义工联申报成为了民政部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并于同年底获得一个“社工义工联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从那时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载体,广州义工联招聘了一批社工专业人才,并聘请义工管理经验丰富的香港资深社工担任督导,形成了一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工作团队。也是从那时开始,广州义工联开始摆脱对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的行政依附,从人、财、物方面开始走向独立的运作和管理,迈出了蜕变的第一步。

  社工义工联动

  同时拥有志愿者资源、志愿者服务资源和志愿者服务支持资源是广州义工联的先天优势。在整合资源、设计和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时,义工联的社工很自然地考虑怎样把这三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社工+义工”联动,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在联动里,社工是在发挥着这样的桥梁枢纽作用:为义工提供支持服务。通过义工转介服务、义工培训、义工团队培育和交流,义工服务登记、提升义工服务技能;为义工组织和义工使用单位提供支持服务。通过项目合作、慈善资源链接、交流互访、专业咨询和研究,协助义工组织和义工使用单位丰富服务内涵,提升自身义工管理规范、整合和优化社区慈善资源。”邓世献说。

  两年多来,义工联的社工通过策划服务项目、开展培训、整合资源、链接资源,开发出一批像“青苗计划”这样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培养了一批志愿者骨干力量,推动广州市社区志愿者团队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有效回应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打造出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及项目。

  2009年开始,义工联的社工着眼回应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先后成功组织策划“你我他,齐行善—2009广州慈善日贴旗筹款义工大行动”、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义工参与亚运救助管理行动、社区文明百日志愿服务行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文明驾驶志愿服务行动、唱响亚运志愿行动进社区等一系列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专业化水平高、影响深远的活动,创建了“长者心声热线”、“义心传城”、“同游新广州、共享亚运会”、“青苗计划”、“社区大学”、“耆望成真”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及项目。由于这些志愿服务项目贴近生活,吸引了大量义工的参加。2009-2011年,广州义工联组织义工达到18万人次,向社会贡献的服务时数近50万小时。

  “社工义工联动”工作机制让广州义工联“名利双收”。“利”主要体现在为机构带来“人”、“财”、“物”的增长:注册义工人数不断增多,且对机构使命的认同感不断提高,义工流失率较低;慈善机构、企业以项目合作或定向服务形式捐赠给机构的资金和物资不断增多。义工联服务收入在2008年实现零的突破,到2010年增长到98万元,社会资助由2008年的零元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60万元。

  “名”主要体现在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09年,广州市义工联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具备接收社会捐赠税前抵扣资格的志愿服务组织,并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成为150家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志愿服务机构。2011年,广州义工联被授予广州市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全民行动先进集体,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贡献奖(集体),羊城慈善先进集体优秀组织奖。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张广宁等都先后莅临广州义工联视察,对广州义工联所开展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回归社团本质

  如果说,临时把自己变成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身份,智慧地解决了广州市义工联的生存问题。那么,社工与义工联动,则为有关部门如何使用志愿者,使志愿者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义工联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从2009年的1个增加到3个,总金额由50多万元增加至近200万元。随着广州市义工联在社会上公信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基金会开始乐于与其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服务。但最让邓世献高兴的是:“3年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义工联已经具备摆脱官方的依附而独立生存发展的能力。只要将来秘书长不再由官方安排兼任,通过理事会选聘产生,就基本完成了从官办到民间的复归。”

  正当义工联为这些变化而沾沾自喜时,义工联会长打来电话了:“一些区义工协会的负责人问我们还是不是协会,怎么和他们的联系少了?”

  广州义工联还是不是协会?一句话警醒了义工联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思考。

  “在未引入社工之前,广州义工联与其他三级义工协会之间更多体现出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彼此都习惯于行政化的工作方式,义工联每年会向各区义工协会下达诸如填报义工人数之类的任务。但向社工机构发展后,志愿服务项目的指向基本是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服务对象非常明确,服务方式变为‘社工义工联动’,对义工的大量需求均以社会化动员的方式(如网站、短信平台、QQ)招募,极少像过去那样以行政的方式向区级义工协会摊派,因而与区义工协会之间的工作联络确实变少了。”邓世献说,“但我们当时向社工专业机构发展是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壮大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仍在于通过专业化发展,提升推动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能力和质量。”

  事实上,广州义工联一直把会员服务工作当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只不过,在开展会员服务的方式上,已经不再扮演上级的角色,更多以平等、协商、合作的方式。2011年,广州义工联比上一年度新增12个单位会员,大部分为中外合资或国内中小型企业。“广州义工联还是协会,只不过,它正在走民间化的道路,回归到社团的本质。”邓世献强调说。

  为了打消一些人的疑惑,邓世献和他的同工决心对义工联的机构简介进行调整,并把调整后的方案贴到义工联网站,征求会员和志愿者的意见。

  宗旨:以“会聚社会各界力量,携手推动义务工作,促进社区互信共融,合力缔造和谐社会”,致力于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搭建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合作互动平台,整合义务工作资源,培育、扶持各级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

  工作理念:专业引领、社区为本、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工作内容:通过社会工作为核心的专业团队,主要开展如下服务:

  义工团队培育:为立志扎根社区开展服务的义工组织提供资源链接以及团队管理、项目策划、财务托管等培育服务。

  义工转介服务:通过网站、QQ群、短信平台等载体,为需要义工协助的机构寻求合适人选,为有志做义工的市民安排参与机会。

  义工培训:通过开展社区大学,针对义工及义工管理者常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传播义工精神,提升义工能力以及服务质素。

  义工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从义工服务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实施以及项目管理与评估,都形成系列规范的运作机制。常年在社区开展扶弱助困、恤孤助残、科技环保等方面的义工服务活动。

  本会同时接受政府委托,开展义工服务时数登记及其积分认定审核工作,开展义工表彰和激励工作,以及承办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义务工作交流活动。

  为了在做好会员服务的同时不偏废业已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广州义工联于2011年底发起成立广州市社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义工联的二级机构,它将致力于开展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服务和研究,为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