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社会工作

向德平 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2009-07-09 作者: 向德平

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向德平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编者按: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为了贯彻好和落实好这一中心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可见,发展社会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这二者的关系?如何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就成为当前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邀了几位国内长期从事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

 

 

社会工作是以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精神为指导,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创新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促进人与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思想是开展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而发展社会工作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手段。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构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协调功能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利益格局逐步被打破,社会利益的分化加剧,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呈现出利益主体异质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等特点。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整合机制,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正。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提出,正义的核心原则是对社会财富的平等分配原则(不是平均分配)和对最少受惠者的保护原则。[1][]英国学者米尔思认为公正是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2][]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不能由少数人享用,必须为大多数人所拥有。社会公正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社会公正体现着“资源共享,普遍受益”的原则。

实现社会公正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基本权利保障原则、参与机会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对弱势群体救助原则。社会公正必须保证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社会工作在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工作把实现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利益的协调,并通过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从政策层面看,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宣传、影响社会政策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争取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社会政策遵循一定的程序,动员、利用、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工作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二次分配,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它特别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重点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从实践层面看,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一套专门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发展内在潜力,运用外在资源去面对困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物资需求和精神需求。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获得社会资源;帮助社会成员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帮助社会成员开发潜能,提高个人的能力。社会工作平等、尊重、助人自助、和谐互动的专业理念,助人、救难、解困、发展的专业功能,对于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新管理体制——社会工作的变革功能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失业、贫困、贫富差距、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呈现日益复杂多样的特征。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是政府统包一切。这种政府直属、直管、直办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方式往往忽略人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地位,难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求。同时,政府包揽一切的模式又制约了社会力量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导致社会服务效率低下、功效不足等问题。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非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现代社会工作是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制度安排和实现手段。将社会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框架中,建立一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治理格局,是加强社会建设、进行社会管理的理性选择。社会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实现手段。

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政府的职能实际上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市场和社会逐步分离,社会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的纵向单一性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横向结构转变,社会组织功能分化,社会事务大量涌现、重新分解并逐渐回归社会,以往政府包揽的或不该直接从事的社会服务职能及部分社会管理事务逐步分化、剥离和转移出来,政府的主要职能更多地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关键是加强社会力量培育,使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有社会专门机构承接、专业队伍实施。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是承接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新型主体。社会工作能较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社会服务,弥补传统管理体制的不足。推进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优势,大力发展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积极培育社会工作专业化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三、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

任何社会成员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任何社会在其运行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工作是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而产生、存在的。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把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当作基本着眼点。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等方面。每个社会成员都会遇到诸多困难,既有物质方面的困难,也有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困难。在社会成员遇到困难,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时,社会工作就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分析受助者面临的困难,向其提供直接、具体的帮助。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建立互动关系,全面了解受助者的情况,设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社会工作者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问题设计救助方案,为受助者提供服务,增强受助者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激发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以后,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者适应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以健康的心态投身到新的生活中去。

社会工作不仅具有治疗功能,还具有预防功能。社会工作不仅帮助受助者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还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及早地预测、发现、控制和消除那些可能妨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和条件。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预警系统。社会工作者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科学研究,预测社会变迁可能带来的问题,向社会或可能受影响人群发出警报。二是增强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思想准备,增强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应对、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环境支持体系,即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社会支持网络,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而有力的反应。

 

四、化解社会矛盾——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社会稳定是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相对固定状态。它包括两层含义: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运行的有序性。社会稳定是社会进步的条件。社会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社会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秩序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提供正常生活的条件,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稳定的社会秩序为人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获取社会资源的正常渠道,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稳定的方式,一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关系失调造成的。社会问题一旦发生,必然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工作的开展,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面临的问题,使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结果。二是通过预防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社会问题的出现必然造成对社会的冲击,社会工作者从预防的角度开展工作,不但使社会成员免遭痛苦,而且也避免了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冲击,社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三是通过参与制定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社会政策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正确的政策能够引导人们有序而理性地行动,也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保持社会的稳定。如果社会政策影响了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它不但造成社会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危及社会稳定。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干预和调整,谋求社会公平,在客观上起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尽管这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着社会政策批判者的角色,但从总体效果来看,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是积极的,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

 

五、完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功能

社会工作是一种利他行为,在本质上是服务性的。社会工作的服务以内化社会工作价值为基础,以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保障。社会工作以其鲜明的专业性与日常的社会服务相区别。社会工作在宽泛的意义上可被纳入社会服务的范畴,但社会工作者总是有意识地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水准,而且使社会服务以规范化的品质纳入到了现代社会的组织与制度体系中。社会工作既从事直接的社会服务,如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也关注社会服务的组织、督导和社会服务方案的操作。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还积极参与制订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在宏观层面和社会政策层面为社会提供整体、全面的服务。社会工作与其他服务有一个根本的区别,这就是社会工作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种非赢利的职业。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方式。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直接地解决大量已经现实地存在的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采用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对社会福利行政、社会保障政策等施加影响,最大程度地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或间接地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同时,社会工作通过开发社会资源,建立社会成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工作丰富了社会服务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对象由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问题群体拓展到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人群,社会工作领域已涉及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内容由一般的物质需要转到对社会环境和基本权利等精神需要的层次。当代社会工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救贫济弱的活动范围。社会工作以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社会工作是非营利服务和专业性社会服务的建构者社会工作的服务属于专业性、非营利、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社会服务。 

 

六、促进人与���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

社会工作不但致力于解决人们在成长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且致力于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既表现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表现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更深和更高层次上,还表现为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人的自我实现。

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是建立在重视人的尊严的理念之上的。社会工作对脆弱、弱势群体的援助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寻找经济资源给他们以物质上的帮助,利用国家法律给他们以权利的保护,也包括发展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给予关照,接纳和支持他们。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分尊重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们的自主与自决,尊重受助者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还充分调动受助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要为受助者救难、解困,而且更重视帮助受助者提高其自助的能力,实现自我的发展。

谋求发展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也是受助者的权利。社会工作以追求社会公平为宗旨,重点关注受助者的发展状况。社会工作者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动用一切社会条件对受助者进行援助。同时,社会工作者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以达到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工作通过增加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个人与社会协调能力,帮助个人、社会群体及社区获得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者注重对受助者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受助者适应社会环境,调节心态,调整行为,适应新的社会。社会工作者还注重个人内在资源的开发,如智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等,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向德平(1964.10——),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1][]罗尔斯,约翰:《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AJ.M.米尔思:《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