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与婚姻质量
——对X市和全国百村调查的分析
靳小怡 李成华 李 艳
文章来源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2年第2期
摘自《青年研究》(京),2011.6.1~10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2010年全国百村调查数据,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和婚姻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
首先,性别失衡下男性婚姻挤压对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影响初露端倪,城乡人口流动的正负影响相互交织,男性婚姻挤压的地区差异和矛盾逐步加大。受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影响,农村人口平均初婚年龄下降,早婚现象有所增多;夫妻年龄差扩大,老夫少妻比例增多;通婚圈扩大,跨市通婚比例增多;遭受婚姻挤压的农村男性的初婚年龄则没能下降,晚婚的可能性更高。流动对农村人口早婚现象具有抑制作用,会引起初婚年龄推迟,但对扩大通婚圈和拉大夫妻年龄差则具有刺激作用;流动对女性婚姻策略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男性。经济较差地区的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较高,对农村人口婚姻策略冲击较大:与经济较好地区的农村人口相比,经济较差地区的农村人口早婚的可能性更高,男性更易采取早婚策略以抢占婚姻市场的女性资源,而女性发生婚姻迁移的比例较高,可婚配女性人口流失较严重。
其次,男性婚姻挤压明显降低了农村人口的婚姻质量,城乡人口流动对婚姻质量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农村人口对婚姻质量评价的地区差异明显。与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村人口相比,虽然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村人口的婚姻质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变化,但在婚姻市场中遭受到婚姻挤压男性的婚姻质量明显低于没有遭受婚姻挤压的男性,婚姻满意度更低、婚姻稳定性更差、婚姻暴力的发生率更高;流动对遭受婚姻挤压的农村男性的婚姻满意度有负面影响;对遭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而言,东部地区对婚姻质量的评价最低,西部地区最高,这可能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对婚姻质量的认知程度和期望值较高有关。
总之,1980年以来的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造成的性别失衡业已引起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调整,而城乡人口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变动更加复杂。然而,目前婚姻策略的调整在短期可以缓解婚姻挤压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夫妻年龄差和通婚圈的扩大会引起婚姻挤压矛盾向低年龄组和不发达地区转移,使得低年龄组和贫困地区农村男性的婚姻挤压程度进一步恶化,对女性配偶的争夺更加激烈,从而可能造成买婚和骗婚等违法犯罪事件增多;“老夫少妻”比例的上升,会波及未来老龄人口的性别结构,对未来的养老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另外,伴随性别失衡的加剧,婚姻市场中遭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弱势群体增多,其婚姻家庭的稳定势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靳小怡,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成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李艳,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