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社会工作

郑功成 “民生四度”考问政绩

2008-03-04 作者: 郑功成

今年两会召开前,民生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住房、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说明这些问题确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的满足程度与改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质量,同时也揭示出人民的生活追求正在快速而全面地升级,而社会氛围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即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生计问题,还越来越关注其他群体的民生问题。因此,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既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务实生活、持续向好的追求与心愿,也表明了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使命便是切实保障民生和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

    
从历史的视角来观察人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可以发现,古今中外,百姓在乎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状况,即使有短时的例外,但人民的生计好坏一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系,因此,民生之重,堪称重于泰山。现阶段人们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还客观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许多生活需求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对各级政府而言,显然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挑战。而要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改善程度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具体化,以此为标尺来检验各级政府的施政绩效。尽管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民生问题持续得到改善的30年,但片面的政绩观及其主导下的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复建设、决策失误等现象依然严重,公共资源的浪费与低效现象依然严重,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更有效地惠及全体国民并促使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还未能够变成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因此,应当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改善程度具体化为若干指标,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及官员政绩的标尺。如城乡居民生活困难的解决程度,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的解除程度,教育、住房、交通等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空气、水源、土地等环境状况的改善程度,简称为民生四度,应当将民生四度变成对各级政府的硬约束性指标。唯有如此,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要求,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使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第二,持续加大国家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切实保障民生并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在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财政收入也在快速增长。就国家财政整体而言,虽然还不能说财力相当雄厚,但财力薄弱、吃饭财政的局面已极大改善。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11.0%持续升至2007年的21.7%、财政收入总量由1997年的8651亿元持续大幅增长到2007年的5.2万亿元的条件下,尽可能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反馈于民将是非常正确的政策取向。近几年来,国家财政用于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支出绝对数在持续增长,但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财政公共性不足、民生方面投入偏少的传统格局。例如,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不到12%、用于国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较10年前所占比重更是大幅度下降,这其实是造成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城乡居民上学贵、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因此,持续加大国家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客观上已经成为新时期民生问题升级后进一步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条件,它其实构成评估政府政绩的民生四度指标的物质基础与重要保证。

    
第三,进一步重视并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含医疗保障与住房保障)等四大基本民生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教育关系着社会公正的起点和国家发展的未来,迫切需要促使其向教育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优化的方向发展;就业关系着劳动者的收入及家庭生活状况,迫切需要向扩充就业、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的方向发展;收入分配关系到国民财富分配的公正程度,迫切需要通过持续提高劳动者工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进国民福利、缩小行业与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等措施来实现财富分配的规范、公正与共享;社会保障决定着国民的生活安全与未来预期,迫切需要迅速扩大覆盖面,尽快免除全体国民的生存危机与疾病忧虑,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促使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早日实现;这四大民生问题是新时期最广大人民的基本民生问题,是需要各级政府长期不懈地做好的基本工作,从而应当摆到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并切实保障其持续不断地获得改善。

    
第四,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在民生问题全面升级的背景下,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是衡量社会公正的底线,也应当是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底线;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物价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同样需要优先考虑并加以重点解决。

    
总之,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民生问题,从发展的视角来解决全面升级中的民生问题,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才能有效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背景下,一个民生为本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民生的持续改善将全面促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共享繁荣的和谐局面终将形成。

(作者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