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基于广州市的个案分析
何晶
原文载于:《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14年5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已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即能够运用其基本功能,也对互联网的巨大潜力有所感知和期待,却缺乏方法与路径上的更进一步,来实现对互联网更多元和深入的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这难以跨越的一步,恰好是国家公共服务应予以投入的领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广州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农民工群体中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13年,农民工上网人数占全国网民的4%,比上一年增长了0.5%。信息传播技术(IC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中也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不断涌现。本研究试图关注那些正处于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人生阶段、对现代城市生活具有强烈向往的新生代农民工,探究互联网这一新兴信息传播技术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哨,这里也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当地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过本地人口①。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的一项特别调查显示,广东省80、9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1978万人,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75%,并且分布极为集中,92%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四市最多②。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和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登记在职农民工达224.4万人③。在农民工政策的制定上,广州市也往往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本文尝试通过对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分析以一管窥全豹,以透视当前这一群体在信息传播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初步审视农民工信息化政策的成效。
二、研究回顾
大众传媒在个人现代化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以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互联网等为依托的新媒体,由于其海量、快速、开放、交互的信息传播特征,被视为当代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作为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群,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媒体的关系也引发了学术界诸多讨论。
1.手机新媒体对于农民工的作用
手机新媒体对农民工首要的贡献在于克服了这一群体因漂泊不定和频繁流动所带来的信息沟通上的困难④。借助手机媒体,农民工可以方便地联系家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⑤,并进一步建构社会关系,通过与亲人、老乡持续的沟通,使熟人社会关系更稳定,加强传统亲属关系⑥,同时也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关系⑦。此外,手机的应用还便利择业就业,及时地在熟人内部互通工作岗位需求、福利、住宿、环境等信息,便于农民工找工作,也加强了农民工的流动性和就业的灵活性⑧。对于女性农民工而言,手机还可以辅助其异地履行母职,如通过实时的手机“监控”,来指导和督促留守老家的子女的生活和学习⑨。这一作用在菲律宾移民女工的经验中也得到了印证⑩。此外,女性农民工还可以在对手机的使用中来逐渐实现个人独立,弱化对男权的依赖。如通过SMS即时通讯的使用,实践和提高读写能力,并有机会来发展独立的、不受父权控制的两性关系(11)。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手机还可以用于表达自己的意志,确认自己的自由,从而肯定自己作为主体的存在状态(12)。
2.互联网新媒体对于农民工的作用
陈韵博(13)和高崇、杨伯溆(14)都分析了QQ这一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农民工社会网络建构中的作用,即巩固与远方的亲人、老乡的联系,发展和加强与同在打工地的亲友、老乡的联系。周葆华和吕舒宁在上海的调查也有类似发现,即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使用以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为主,他们最集中使用的网络服务是QQ和百度,尤其是QQ,在其网络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15)。孔晓欣和张晓思对珠三角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调查表明,高达91.2%的受调查者都使用微博,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资讯和社交(16)。
可以看到,无论是手机,还是互联网,作为以传播和沟通为基本功能的媒体形态,在农民工的生活中都首要地扮演了社会交往、信息传递和休闲娱乐的角色。其中,手机还有着赋权和建构自我认同的功能。那么,互联网呢?除了娱乐和社交的功能外,还发挥其他的作用吗?并且,每一种功能类型的使用细节是怎样的?对它们的日常使用,反映了农民工怎样的生活状态?在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中,互联网媒体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具有什么意义?对这些细节的探索,更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新媒体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去审视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分享到了媒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以及探寻如何让这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群体。本研究即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初步回答。
三、研究发现
由于本研究重在呈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互联网使用的细节,并且是一项探索性研究,不求所得发现推及更大样本,所以选择深度访谈的方法。本文来自于2013年5月到6月间在广州对16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度访谈的成果。受访对象来自广州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花都区和增城市,由街头拦截法获得,覆盖农民工集中的七个行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邮政仓储业和建筑业,男女性别比例约为3∶1,户籍地包括了陕西、河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等多个省份。访员对每位受访对象进行了30-40分钟的深度访谈,所有访谈在征得受访对象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了录音。
经分析整理,本研究有如下发现:
1.互联网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中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被视为“离不开”的“第二伴侣”
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都与互联网有着亲密接触,从他们的描述来看,互联网已成为其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当被要求用一句话简单描述一下互联网对于他们的意义时,受访者给出的回答都印证了这一事实。在一家外贸服装小店打工的WDD说“现在网络就像人离不开吃饭一样的。”SXY的回答是“生活可能真的离不开它。”在一家工厂做库管和质检的WJW更是给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第二伴侣”。从随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互联网在受访者从日常娱乐,到与亲友联系、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再到个人事业机会的扩展上,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通过互联网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很自然地成为他们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
2.互联网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多元的作用
第一,互联网首要地作为一种无奈的娱乐方式出现,它是新生代农民工打发时间的重要工具。访谈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无聊”。理发师LB说“我们的生活很无聊,除了工作就没事做,不知道干嘛。”建筑工人XL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工地上,都是男的,好无聊。我们下工以后不上网也没事做。主要是这边人生地不熟的,很难找一个人聊天啊。”在一家制造酒店用品工厂工作的CY这样描述他的业余生活:“五点半下班是吧。谁都找不到,出去玩,基本上玩到十点钟,十点钟回来之后,这个时间就是属于上网的。有时候不出去玩的时候,坐着家里,就只能上上网,那段时间比较长了,平均五六个小时就是说。”快递员JT:“在厂里面干,干得很累的。因为厂里面,虽然是老家人对我还算可以,但是就是太限制人了,什么事情都得管得很死。其实我们厂就是比较偏嘛,下班之后,有一点点自由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可玩的。那时候也是通过手机或者是到网吧去看一看啊。……因为有的时候确实很无聊啊。”在或者是工作量不饱满、或者是管理严、压力大的工作背景下,在放空的闲暇时间通过互联网这种价廉又方便的载体来打发时间也就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了。
第二,互联网还起着联络感情的作用。诚如已有研究发现的,QQ是农民工用得最多的互��网工具之一,这首先是因为其沟通方便。“因为QQ这东西啊,它是属于一种,比如一个朋友在外地是不是,打电话,不能天天打电话是不是,每天这样交谈一下,很方便的。”(CY,工人)当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QQ的突出价值在于其联络感情、摆脱寂寞的功用。对于背井离乡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互联网可以帮助他们维持与故乡亲友或是之前打工地的伙伴们的联系,这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支撑,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在城市打开新的交往圈。“我们上网,一般都是消遣吧,还有联络感情哪。到了广州,刚开始人生地不熟的,也没有什么朋友,就是通过网络,跟家里人、以前的朋友聊聊天,谈谈心。在网上认识一些新的朋友,也会约出来聊聊天,喝喝茶什么的,出去走走,这样子是比较好一点的。如果生活中出现一些小小的问题的话,一个电话过去,他们就会过来帮我。”
第三,互联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获取信息,开阔眼界的有力渠道。与在其他城市执行深访的情况相比,广州的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对新闻更感兴趣,也更多地提到“开阔眼界”这个词。这或许与珠三角更为前沿开放的整体氛围有关。“你可以看到很多新闻,你可以开阔一下眼界,得到更多信息。”(WXN,厨师)售货员SXY认为通过上网,“可以看到自己很多没有看到的东西,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正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长见识、体验新鲜事物是他们的内在渴望,也是与老一代农民工很大的不同,后者外出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养家。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关于外出就业目的的一项调查显示:选择“出来挣钱”,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17)。
第四,互联网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学习工具。在访谈中,我们遇到了具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年轻人。LQJ今年28岁,在一家工厂工作,他上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人家的表达能力、沟通还有交流方面。……看一些成功人士的视频啊,怎样沟通,怎样交流,是从最基层的做到成功人士的学习。”为此,他还“专门下载了一个歪歪,去学习啊,去跟人家沟通啊,因为我的沟通能力水平可能就是跟人家达不到一个水平。”在这种强烈的学习意愿背后,是新生代农民工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渴望。小摊主SLW认为农村人缺乏闯劲,所以他尽力打拼。“我觉得农村人跟城里人的区别最主要就是像人家有一句名言说‘你承受因为你没有野心’嘛,所以你不敢去闯。有的人已经在闯了,是吧,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远见,哪怕你做的失败了你只有再来。”
第五,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将互联网作为找工作的一种渠道。现在一家工厂做库管和质检的WJW,目前这份工作是“通过世纪人才网那边找的”。WXN在一家饭店做厨师,也是自己从网上找的工作。当被问及他找工作的途径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还是自己在网上找时,他说“我两面都靠。如果是在网上找的我肯定会去现实生活中应聘一次,看看到底合不合适。通过朋友找的话,范围还是有点小了。”这也反映了珠三角农民工在扩展新的工作机会上方式的改变,即从原先倚赖熟人转向多种渠道(18)。
第六,新生代农民工会利用互联网平台来获取行业信息,或与网友交流业务信息。互联网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获取行业信息和业务交流的机会。电器小摊主SLW说到上网浏览行情,“这个每天都自然进行,有时候在淘宝啊、阿里巴巴,每天都关注一下产品,看看有什么新品。新品如果出来你觉得这个有市场的话可以大批量进货,把市场尽量给做了,别人做然后就慢了一些。”此外,他还加了很多地摊群,经常发移动电源的信息,也和群里的伙伴们讨论业务。自己出来创业的WD使用“群”的模式与SLW很接近,也是服务于自己的工作。他主要有两个群,“一个是沟通一下信息,就是在广州和深圳这个地区的群,有时候上线或者出去我都会跟他们聊一下交流一下经验。还有一个群就是我以前在工厂上班的时候,都是这个行业的朋友。也会交流一下,比如就是找工作这方面讨论一下。”可见,对于某些敏感的新生代农民工,互联网已经开始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一个辅助性工具。
第七,互联网也开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的选择之一,并且被视为有前景的商务平台。广州得风气之先,此次访谈中,不少受访者都提到了互联网创业这一想法。女孩HYY今年24岁,来广州已经三年,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做职员,她说自己“一直想,前几年都在想这个问题,要不要自己开个什么网店之类的东西。”LQJ也有创业的梦想,希望“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小厂,去网上阿里巴巴啊,电商啊,然后进行网络营销。然后网络还可以网购啊。”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互联网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一方面也是明显感觉到了互联网对实体经营带来的压力。“互联网出来之后,店面也不是很好做,就像我卖那个移动电源一样,互联网上也许便宜,有销售量的,他会卖几百个几千个,太便宜了就不行,没多少钱挣。不过你还得跟着那个趋势走,因为人家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很方便,但是价格你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你说实体店很不好做的。”(SLW,小电器摊主)但显然,目前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网上创业还只是个计划,如何来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个别受访者已经有过了开网店的经历,如在一家私人服装店打工的小吴,不过他没能坚持下去,因为觉得“太繁琐了”。从与讨价还价的客人的反复沟通,到网上信誉的积累,都让他觉得“投入的精力与你的收入不成正比。”(WDD)
以上可以发现,互联网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互联网的消遣娱乐、联络感情、获取资讯等基本生活功能,还是寻找工作、交流业务经验、乃至创业等职业发展功能,都被得到了应用。但是,通过访谈也发现,这些功能的发挥还不尽如人意。
3.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存在不足,从中折射出这一群体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普遍单调枯燥,质量不高。受访者普遍将互联网用作打发时间的一种手段,这一事实反映出他们的业余生活质量堪忧。这一发现与2010年广州市总工会开展的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的结果很一致。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普遍比较单调,当被问及“休息时间一般干些什么”时,回答“逛街购物”的达40.4%,随后依次是“只是休息”、“找老乡和朋友聊天”和“去网吧上网”(23.8%)。(19)
其次,受访者对互联网在个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意识,也有借助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明确想法,但不知如何操作,既缺乏学习的渠道,也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寻求帮助。
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与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先进传播技术的重要性的感知是到位的。就像SLW所说“网络各方面信息都是比较前沿的,21世纪不会上互联网就是一个文盲。驾照啊,英语,网络这三个。”而且,就像前面提到的几位有计划网上创业的年轻人所表明的那样,他们对于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也都有明确的意识。“QQ、微信作为通讯工具都很重要。你像电话,以前没电话,现在信息科技发展,我们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像淘宝、阿里巴巴一样。一个平台嘛,尽量发展。”(WJW)
但是,究竟如何去运用这样的平台和技术,如何有效地操作,对他们而言,是横亘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鸿沟。如何去跨越,他们缺少行动的意识与方法。比如说,受访的HYY有计划开网店,货源和物流成为困扰她的两个主要问题,她“一直在琢磨这些事”,但“总没想明白”。问她是否在网上跟有经验的人交流交流,她说“应该跟人家问问,但也没问”。几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考虑开网店,也始终卡在这两个问题上,但却没有采取现实的行动去解决,哪怕是利用互联网去获取一些信息。另外一种障碍来自于不知道去哪里学习电脑或互联网的使用知识。理发师LB也有自己单干的想法,而且他在打工的店里也已初步体会到了通过电脑、网络管理的好处,但对于具体如何来用这些工具,他颇觉为难,原因在于缺乏去学习的渠道。“我感觉互联网这个东西是蛮重要的,但其实我们是没机会接触这些东西。我们以前上班,在街上我一拿出手机就可以打开密码登录看我店里的运作是怎样的,每天收入多少,那个人为什么做得那么低,网页会分析出来的……我打算自己搞一个(店),肯定会应用到这一方面,我自己肯定会有一套系统。不过我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因为我们是农村的嘛,不可能每家每户自己搞台电脑,我们去网吧打游戏也没想过这个方面的。”
再次,新生代农民工的网上交往还是较为保守,导致个人事业人脉圈的扩展较受限制。
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年纪很轻,但网上交友却非常谨慎,多是熟人,与陌生人的交往很少。“我是偏保守一点那种。虽然QQ交友也交了不少,但我感觉,反正网络上交到的朋友不会成为我这个很好的圈子里面的人。”(JT,快递员)WJW的经历也多少反映了这一群体在陌生的城市所具有的心理紧张和局促不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也妨碍了相互信任的建立。“通过互联网的话,你很难认识比较广的朋友,就是比较陌生。说真的,你怕我是骗子,我也怕你是骗子,所以就没有什么成功。”
同熟人保持紧密联系,缺乏主动认识新人、拓展人际交往面的主动性,这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认同的缺乏和城市融入的困难,另一方面,较为保守的交往也妨碍了他们利用互联网这一有力工具发展弱关系(20),从而增强自身的发展机会。
最后,由于戒备心理较重,加之偶尔失败的尝试,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服务于婚恋需求。
研究发现,手机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和发展隐秘的浪漫关系,甚至是带来对两性关系更开放的认识方面,具有作用(21)。但在互联网交友方面,受访者普遍保守,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他/她们少与陌生异性在网上聊天,或是不信任,或是有过不太满意的经历,对于通过网络来发展恋爱、婚姻,多持不太信任的态度。
HYY(女)说“我从不在网上跟陌生男士聊天,因为我怕骗局,网上骗子太多了。”PLQ(男)则认为网恋是“幼稚”的表现,因为“网上的世界太虚幻了,一点也不可靠。”WXN(男)尝试过网络相亲,但以失败告终,自然也就对这种方式失去了信心。“现在的相亲网站,去年我甚至无聊到买了15张邮票吧,全部寄出去了,一张都没有回。……广告做得这么响,浪费了我30块钱。”在受访者看来,网络的世界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尤其是在感情上。他们害怕上当,不成功的尝试也强化了不信任的心理。这对于互联网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往作用的发挥是一种阻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使用者的主观认识来看,还是从他们的使用实践来看,互联网显然已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传递、沟通联系、娱乐消遣等功能都得到了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但显然,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还是很初级的,比如在扩展职业交往范围、创业实践和服务具体业务等职业发展层面,以及优化业余消遣方式、增加婚恋机会等生活应用层面,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优势未能被释放出来。这既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识、精力有限的原因,也有政策层面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服务的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人口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背井离乡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如此。并且,互联网对于他们,还有特别的意义——它既是这些年轻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在枯燥的业余时间里一个离不开的陪伴,以供他们打发时间、与远在他乡的亲友保持持续的联系,同时又是他们闯荡城市、追求个人发展的一个载体,尽管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把握如何充分利用这个载体来助力自身发展。
2010年广州市总工会进行的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中有一项发现,即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的发展期望,较弱的进取精神”。而从本研究看来,并非如此。就像受访者SLW所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远见,哪怕你做的失败了你只有再来,社会上毕竟还有很多机会嘛。如果你真闯不上去,你努力过,你也不会后悔。”他们并非没有进取精神,而是有进取之心而不得进取之道,正如在这项研究中所看到的,他们有通过互联网新技术来学习、来创业、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但囿于学识、精力所限,不知从何动手,如何做起。同时,也由于在城市里严重缺乏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得他们对互联网这一强大社交平台的使用难以突破个人熟悉的生活圈的限制,从而无论是在职业上、还是在个人感情生活上,都无法最大限度地借力于互联网。
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农民工群体在信息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2006年首届农民工信息化论坛提出“信息化也必须为农民工服务”的口号,并推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方式的资费进一步向农民倾斜的举措,到2013年湖北推出首家农民工打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湖北垄上频道、《打工服务社》栏目、打工手机报、965333呼叫中心等载体,形成一个交叉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全方位地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培训、维权、生活等服务,应该说,在政策层面上,农民工群体的信息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照。但是,政策执行的情况、实施的结果如何,尚缺乏科学评估。从此次访谈所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即能够运用其基本功能,也对其巨大潜力有所感知和期待,却缺乏方法与路径上的更进一步,实现对互联网更多元和深入的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而这难以跨越的一步,恰好是国家公共服务应予以投入的领域,如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互联网使用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网上创业予以政策扶持;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中培养优秀人才来搭建不同类型的特色网络平台或社区以为本群体服务,等等。现在国家对农民工信息政策的重点应由从重视提供信息内容转为提供内容与教授使用方法的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工群体真正分享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会,也可同步提高业余生活质量,当他们更多地把时间用于互联网上那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和应用时,业余生活也就不再“无聊”。
“作为一个打工仔,他就像一个机器,整天干活干活,极少跟人家交流,他每天对着那些产品,没生命的东西,沟通交流能力不行。他在一个小棚里面,是一个井底之蛙,没有与外界去沟通,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有时候就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就是打工啊打工,一天天地过,混日子。……我不是怕给你打一年的,我怕打一辈子的工。”(LQJ,工人)如何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迷茫,如何将这种不甘与忧虑转换为奋斗的热情,是包括信息化政策在内的任何一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都应考量的基础性问题。
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