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政治社会学

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

2016-02-10 作者: 洪大用

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

洪大用

文章来源:《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3

 

社会组织改革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强化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二是提升社会的治理能力。前者强调在社会转型变迁,特别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政府)的治理能力,强化政府对市场、社会的宏观管理。后者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环境下,社会在不断发育,如何强化对社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选择两种思路中的一种去改革,可能会陷入社会进国家退或者国家进社会退的困境。因此,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不能只局限于这两种思路的选择上。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和提供服务。若要改进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不仅政府要改革,社会组织也要改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已催生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从这个角度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以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更好地提供服务。

如何实现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继续扩大社会组织的数量,二是优化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三是提升社会组织的质量,四是提高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五是强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改革要重点处理好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与市场四个主体的关系,处理好社会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围绕这一结构,构建促进社会组织共同有效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体系,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自身的管理体制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有开放性,不是封闭、排他性;要以法制为基础;社会组织内部要有民主的运作机制;社会组织是功能互补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社会组织应是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且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能力的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要围绕这些目标在四个方面积极推进:一是开放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相对来说,目前放开的空间还不够,限制还很多;二是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实现“四个转变”,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从主从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从垄断性的资源分配到竞争性的资源分配,从政府评估到社会评价;三是改革社会组织自身运作,目前,社会组织不仅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而且公信力也不强、部分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弱,需要加强内部的约束和外部监督;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横向联合、相互补充;五是培育社会组织文化,如志愿精神、开放包容、社会信任等,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文化作为驱动力。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未来走向密切相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几种典型模式:一种是国家统揽社会,这种模式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国家融入社会当中,用社会来包容和限制国家。这是两种极端的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国家赋予各行业、各领域社会团体一定的权力,依靠这些社会团体治理社会。这种模式也可能忽视部分公众的利益。在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未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在法治的约束下,国家和社会相互适应、相互调整,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和社会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包容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这种合作关系也为未来中国特色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提供基础。

 

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