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黄晖,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文章来源】《社会》2025年第2期
【内容提要】日前,生成式大模型的轰然问世引发社会对其“智能”背后的密集型不稳定劳动的关注。基于笔者对三家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劳动社会学考察,本文探究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生产的底层劳动组织形式及其控制策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训练以项目制为核心,构建了一种以内包、外包和众包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灵活劳动体制。尽管该劳动体制削弱了劳动者的自主性,加剧了劳动的不稳定性,但资本通过数智游戏、技能清零、职业复魅等控制手段向人工智能训练师施加霸权权力,使之甘愿在不稳定的劳动关系中通过“让人变成机器的工作让机器变得像人”。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项目制, 不稳定劳动, 劳动组织, 劳动自主性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时代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融合困境与对策研究”(23CSH027)
【全文链接】https://www.society.shu.edu.cn/CN/Y2025/V45/I2/1